今天是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的日子,所以大家都带着拜年的礼物,依次给外公外婆,舅舅和姨妈等拜年。
这些年随着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很多家庭都有了自己的车子,而且都在除夕那天擦洗的明光呈亮 。
一大早起来,梳洗打扮,穿着新年衣服,满载着一家人和拜年礼物,大家奔向四面八方走亲访友去拜年。
然而我今年却没有机会去给亲戚拜年了。
一来单位没有放假,每天都得蜗居在单位工作。
二来我的长辈除了二舅和姨妈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老家无法前去外,其他的都已过世,倒是我们自己不觉得已成了长辈。
膝下有侄子和侄女,外甥和外甥女,再往下就是侄孙和外孙了,按理说我可以等他们来拜年。
大姐和三姐家都在乡下农村,二姐去了西安看孙子,也不在县城,所以我们平辈之间就不需要走动了,其实拜年也麻烦的,虽说亲戚相互走动是正常的,但过年期间的走动,事后很容易身心俱疲。所以我们平辈之间就免了这个礼节。
以前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年初二我都是守在家里,帮忙接待亲戚,做个饭,炒个菜什么的,母亲去世后,我很少回家,大多时候是忙,也有时感觉回到家里,没有了妈妈心里空荡荡的,感觉会悲伤,所以索性留在单位值班。
过年走亲戚拜年也同样是孩子们的一大乐事。给长辈们拜年他们可以获得不薄的压岁钱,这几年的压岁钱水涨船高,少则100,多则200,作为长辈,一大群的晚辈,前来给拜年,光压岁钱就是一笔不轻的负担。
难堪的都是大人,收了亲戚给自己孩子的压岁钱,总得礼尚往来,这就要大人以同样的方式还回去,等到你年过完了,孩子的钱包鼓了,大人的钱包就空了。
我是七零后,记忆中从小到大,从没有收到过一分钱的压岁钱。我已记不清从哪年开始盛行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记得目前在世钱的那些年,每当过年我的侄子,侄女们前来给我老妈拜年,我也得跟着给他们发压岁钱,从最初的5元,10元,20元,50元,再到100元,经历了数次的升级迭代,如今这些收过我压岁钱的晚辈们都陆续成家立业成了大人。
还有就是过年走亲戚除了兜里得有一沓票子,还有就是走亲戚的的礼物,一盒奶得五六十,走一家亲戚最少得两三种,基本买下来也得个一两百不止,总不能空手去,档次低了拿不出手,档次高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有人精打细算,少买一部分,亲戚拿来的礼物又转增给别的亲戚,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开支。
很多家庭都是年前买一大堆,年后剩一大堆,不买不行,买了也不行。虽说是走亲戚为了好看,但年后剩下的这些礼物几乎很少有人爱吃。
于是我在经历了这种困惑之后,毅然进行了改革,走亲戚不再拿那些好看不实用的礼盒,换成米面油,实惠多了,终究米面油才是一日三餐必需品。
改过之后,居然很快有多人效仿起来。
现在,因为通信方式是非常便捷的,这不,我刚刚就和在西安的二姐视频了一番,聊了二十来分钟,如同见面一样,又不用操心那么多的形式和礼仪。这是最经济的拜年方式了。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平辈之间和次要亲戚之间开始取消过年走亲戚的形式了,这并不代表亲情会疏远,谁家有个什么事情,走动还是依旧正常。因为大家都心里明白,走亲戚太过形式化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