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学而篇》(1.1)
白话试译
孔子说:“学到了东西之后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是令人愉悦的事吗?”
学的理解:
篆书的学字(上图),下面一个小孩子的“子”上面就是两只手在玩那个“xx”,那两个“x”就是《易经》中卦爻的爻,“爻”代表着人生中层出不穷的问题,一个爻便是一个问题。小孩子对此充满了好奇,开始去玩味卦爻的变化,甚至不用通过文字,就能体会其中活泼泼的智慧,这就是“学(學)”,“学”就开启了孩子的蒙。通过学习的积累,就会慢慢有所觉悟、有了见解,这就是“觉(覺)”,就开了智慧。而人要想“覺”,就得玩味、研究人生中形形色色的问题。
习得理解:
“习(習)”字,从字形上看,它是小鸟练飞的象,小鸟练习如何驾驭自己的羽毛。 朱熹的解释比较经典,是“鸟数(多次)飞”。小鸟要想自己飞翔,一定要不断地练,老鸟可以指导它,但是不能代替它,一定要靠它自己去体会,经过不断地跌跌撞撞,才能摸索着飞起来,这就是“习”。人生就是这样,想要自强自立,一定要经历练习、摸索、磕碰的阶段,并把你所学到的理论、观念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印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过去的理解:
学习一 种东西,要能够时常云去温习它。
作者的反驳:
这话简直就跟没有说一样,更要命的是,它常常会让我我们联想起比较刻板的教学体系中的某些体验,白天上学老师跟你不讲了这个、讲了那个,希望我们要经常去做练习,最好晚上连觉也不睡地做习题,这摆明了是违心之论。这样做的时候人的内心一定是充满了厌恶。一个小孩子在接受启蒙时,除非他天生就是读书的好苗子,否则,你要他上完课之后,放弃其他任何娱乐,时时刻刻都去温习功课,他的内心会充满喜悦吗?恐怕没有这样的事!他会觉得这是强迫,肯定不愿意。
作者的观点:
学而时习之里的时不是时常,而是对时机、时势的准确把握。而是能够办得到的意思。
学习要活学活用,不是死读书,不能做填鸭式的书呆子。任何学习中的人都有其所处的时代环境,要把所学的东西用来回应所处时代产生的新问题。所以,人一定要把自己所处时代周遭发生的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的种种经验,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都作为学习的素材,就像做习题一样,一个个来印证体验,看看自己所学的那些理论,在实践中能不能得到应用。谁都不是今之古人,每个时代都会面临非常切身的、重大的新问题,我们所学的东西要能解决当代的问题,不管你学的是几千年前的先贤经典,还是前辈的经验之谈,面对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问题,任何理论都不是空的,要随时与时势结合,用学到的东西去思考现实问题,在实践中验证,这才能称得上“时习之”。“时”是与时俱进的“时”,它是活的。能“时习之”的学习才是衷心喜悦的学习,才能心甘情愿、永不怠倦地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