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率先试行“女性优先车厢”,指在早晚高峰期间设置特定车厢优先女性乘客乘坐。地铁公司将在女士优先车厢附近增派工作人员引导,客流较大时不会禁止男性乘客进入,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列车空间资源。
乍听之下,是一个很有人文关怀的举措,然一个善意之举成了争议的由头。
首先,定义模糊。“优先”而非“专用”。设置此类车厢目的在于给女性乘客提供乘车便利和安全空间,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间,客流量大的时候。而“优先”并非对男女乘客进行强制隔离,是倡导在车厢拥挤的情况下,男士发扬绅士风度让女性优先。在个人自律能力堪忧的情况下,此举效果势必是昙花一现的。
同时,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设置“女性优先车厢”本就为了解决客流量较大时造成的困扰,其他时间段问题不明显或者是可以选择避免的。所以“专用”这个明确的字眼更为适宜,绝对可以是一种约束力。
其次,是否存在“变相歧视”问题?一些女性主义者,立刻提出此举是“把女性特殊化,视为弱势群体”、“ 用限制潜在受害人群的方式防止犯罪,把女性合理的空间让渡出来”,作为男性的一方又提出这是将男性简单粗暴地划为了“潜在的威胁”,也是歧视。以上的观点都是在可理解范围内(居然有一说法,设置“女性优先车厢”后,乘坐普通车厢的女性表示可被骚扰,这就不可理喻了),但与其某些权力争取尚处于喊口号阶段与在数量上确实减少女性乘客受骚扰和侵害相比,孰轻孰重。在认知上,我们倡导对女性的尊重,然而因男女人体结构上天然的差异要接受这类对女性关爱的举措。如有敏感者,可设置“男性专用车厢”,以及保留男女共用车厢,仅作为一种分流方式,客观的看待特定作用车厢的存在,而非其他刻意的遐想。
以往每每提出一些对女性稍加照顾的公共政策,总是争议不断。其实真正的矛盾点,并不在此,而是一个好的公共政策出现,是否能够执行到位,而不是形同虚设,最终只是个噱头。
在公共资源配置如此不均衡的情况下。想要追求“快速,不拥挤,廉价”的舒适带,是一个有待合理有效解决的长期问题,比如多开车次,上下班时间分流等。在推行一个友善举措时,还请调整好自己敏感的情绪,用行动帮衬帮衬,至少这不是那些商业氛围浓重的所谓关怀。
一切想从本质上的改变,一定是困难重重的,只有从一次次尝试开始。
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