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学生走访活动,去了7位学生的家中,几天的走访让我又想起了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写道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第一家去到的是一个孤独症孩子家中,他有严重的情绪障碍,母亲因病去世,爸爸要养家糊口,所以他由年事已高的奶奶照顾。奶奶已经70岁了,孩子7岁,多动、易怒,跑得很快,奶奶照看他有些吃力,但是依旧每天坐很久的车、走很远的路带他去上课。五年了没有看到太多的效果,但依旧坚持着,说起孩子,奶奶一脸无奈,我听后也很无奈。
第二家去的是一个唐氏综合征小朋友,她活泼可爱、家庭氛围很好,看得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姐姐都很宠她,她在家里很幸福,这种幸福都写在了脸上和落在了行为中,所以她也是很暖的一个孩子,在学校也深得老师们的喜爱。
第三家去的是一个智障的女孩子家,她家住在一个小棚里,这里是她爸爸做事的地方,也是他们生活了五年的家。一家人生活在一间房子里,房间除了两张床、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以外,连摆椅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站着聊了半个多小时。孩子长的很漂亮、运动能力很好,书写阅读也都不错,但是算术一塌糊涂,这也是智障孩子的特点。妈妈平时有点宠溺她,所以在学校她总是由着性子来,老师很难管教,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番讨论。
第四家去的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症小朋友家中,爸爸为了他辞去了高薪工作,全职陪护,妈妈在北京上班。他家是租的房子,很小,但很整齐,处处都放着孩子学习用品,不大墙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爸爸说自从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以来,他们走遍了全国知名的康复机构,在陪同上课的影响下,爸爸也算得上一个出色的“训练师”,孩子在他的指导下康复效果很好,但还是不能改变孤独症小朋友刻板的典型特征。家长的心态现在变得很好,接受了现实,为孩子将来考虑的也很多。
第五家去的也是一个孤独症小朋友家中,爸爸妈妈去上班了,奶奶在家陪他。他是独生子,家里是外地的,为了他读书在这边租了房子,房间很大,奶奶说是因为孩子爱动,想给他大一点的空间活动,也挺好的,这样对孩子来说比较好。孩子很奇怪,明明能够说话、能听懂,但就是不肯开口,兴奋的时候则偶然间脱口而出。
第六家去的是一个脑瘫孩子家中,孩子是因为出生两个月时患了脑膜炎导致脑瘫。医生说后期康复可能要一笔巨额的费用,妈妈讲那时候一心只想他活着就好,是的,他活下来了,但真的连累了一个家庭。或许我不该用“连累”这个词,因为妈妈从他患病以来,就举家来到这边给他看病、做康复,他十岁时还不会走路,到现在能够去学校读书,妈妈脸上没有丝毫的抱怨。
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和妹妹,妈妈在家照顾孩子,奶奶陪他上学,爸爸一个人出去工作,因为上学距离远,他行动不便,几乎每天七八十快钱的车费,妈妈还是坚持让他来上学,我不方便问他爸爸的收入,但一个人这样养活一家人,怕很不易吧。当然学校中还有很多这种路途遥远的孩子,无法做公共交通或者私家车但仍然克服困难来读书,看到他们,我唯一的信念是:我在课堂上的每一秒中都要对得起孩子及家长的辛苦和期盼。
第七家去的是一个言语障碍的小朋友家中。她的智商相对较好,只是说不出话,爸爸妈妈有稳定的工作,周一到周五跟爸爸妈妈生活,周末回爷爷奶奶家。我们去的是她爷爷家,姐姐也在,听说她喜爱的老师要来,用自己喜欢的零食和水平摆满了桌子,爷爷、奶奶也很开朗,她活泼、可爱。
对普通孩子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而是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对于特殊孩子也是一样。但是特殊孩子真的可能会影响整个家庭,但家人们依然很爱自己的孩子、很关注孩子的学习,看到这些家庭我想说:如果没有好运,希望你能在平淡里靠近幸福。
愿我能够尽我所能,所发一点点光和热,也希望能汇聚更多的光和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