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其实并不夸张,在研究了几本关于阅读的书之后,发现殊途同归。
这本书我作为读书类主题阅读的压轴,是最后一本关于读书的书。
因为它总结出了成年人阅读的本质——如何学以致用。
书籍总的来说分两类:一类是文学,一类是知识。
当然,有很多书兼顾两个,比如,名人的回忆录,传记。
成年人,工作是立身之本,为了应对职场竞争,学校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不学习、不思考早晚被淘汰。
所以,功利性阅读无可厚非,它基本就是成年人学习的全部,学就是为了用。
学习能力基本等同于阅读能力。
赵周老师的书,解决的就是成年人如何通过阅读学以致用。
首先纠正两个阅读的误区?
第一,书不必读完
我经常因为一本书没有读完而内疚,也因为读完一本书而欣喜。
欣喜可以,内疚大可不必。
书的体系结构不是给你量身定制的,
其中大部分知识我们都用不上,读的多,用的少。
如果因为书中的一句话,让我们的工作产生了一丁点改进,那么价值也是远超书价。
成年人阅读以书本为中心转换为也自我为中心。
第二,追求干货是一种“病”
看完一本书,我们习惯性地提炼总结,找金句。
貌似学到了知识,但其实学到的知识最无价值。
学以致用的核心是用,如果一本书只讲知识,而不讲如何用,不讲具体使用的案例。
我们“用”的概率微乎其微。
想想,说服我们的往往也不是干巴巴的知识、道理,而是抽象出道理的那些故事,那些具体环境。
一个律师背再多法律条文也无用,一定要通过案例集来模拟实践。
所以,那些“湿货”,也就是作者推导出“干货”的逻辑,举出的案例,发生的故事,才是真正带给我们启发的部分。
学以致用的关键——拆书
拆书,就是打破作者原有的写作结构和逻辑,讲书的结构拆开,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中。
学以致用=拆为己用。
如何拆?自我导向、内在驱动、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实际问题。
三个步骤——RIA
R:对书中有启发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
I:与自己过往的经历进行联结。
A:畅享未来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用的上。
八个关键词——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前(前车之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很重要,作者是如何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证明和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吗?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么样呢?对我会有哪些效用?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情况下不能用?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以上是本书的干货部分。
所有关于阅读方法的书,本质都是想最大限度地提取知识,学以致用。
而,RIA拆书法是最科学的学以致用阅读法,从思辨的角度有完全站的住脚。
这本书我虽然在两年前就读了,但也并未做到每一本书都运用此法去拆解,为什么?
因为,讲书中的知识点联结自己的过往经历,并拆解适用边界,是一件极其消耗精力的事情。
不如,随着书中逻辑一口气读完爽快!
毕竟,精力有限,RIA拆书法是一种强力研读的阅读方法。
在这一点上,李叫兽做到了极致,遇到一个知识点,他不联结到5个身边的案例,绝不放过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