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06:59
「
怀念
情书
」
“心里有了可以怀念的人,
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是电影情书的经典语录,初次遇见《情书》,与大多数人一样为藤井树之间的爱情动容,怀念年少时期那个喜欢的人,
或许我们什么都不会说,
只会在上学路上拿牛皮纸袋轻轻放在那个她头上;
在没有人借过的借书卡上写上她的名字;
在借书卡背面画上她的肖像。
这样的爱情干净纯粹,不带有一丝杂质,通过藤井树的回忆一点点将那段故事勾勒完整,感动着许多人。
第二次看《情书》,好像更多关注的是生与死的距离,关于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关于生死,关于自己。
电影开篇博子朝着雪山大喊“你好吗?我很好”。
生的人被故去的人捆绑。
她给已逝的未婚夫藤井树写信,她的心里有着一个结,解不开。
在葬礼上,在雪山下,在独处时,
思念的人带着回忆钻着空子冲进博子的脑中。
她去到藤井树的家,看着他初中时期的毕业照,她也想把过去没她的记忆都补齐。
正是因为没有放下,才会写一封寄往天国的信,才没有办法走进那座雪山,才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地接受秋叶的爱。
可能在这两年里,博子都会在夜深人静时想起他,即使他已不再在尘世生活。
当渡边博子知道在未婚夫少年时代有这么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少女时,她为他保持着妒意。
心里塞满了过去,
是没有办法塞进新故事的。
「
过往
情书
」
博子走到小樽,看到女藤井树竟然和她自己长的一模一样,她开始怀疑未婚夫口中的一见钟情是不是为了寻找替代品撒下的谎言。
在与女藤井树写信的过程中,她慢慢走进了未婚夫的过去,也慢慢走出未婚夫的阴霾。
博子最后冲向雪山,大喊
“你好吗?
我很好”
这不光是问藤井树,也是问自己,她对自己做出了回应,她,很好。
而女藤井树这边,也逃不开生与死这个话题。
高中时期,父亲因为肺炎去世,母亲在那段时间因为操劳家务病倒,藤井树不得不暂时旷课,系上围裙,走进厨房,可能是在那样的时机,
女藤井树对于男藤井树送来的《追忆似水年华》并没有太在意,错过了借书卡背后的自己。
十年后,女藤井树因为肺炎去医院看病,消毒水的味道和昏暗的灯光一下子让她看到了父亲,护士的叫喊把她拉回现实。
在我看来,全片的泪点就是在爷爷背着藤井树去医院那一段,四十分钟,准确来讲是三十八分钟。
十年前,爷爷也是这样背着藤井树的父亲冒着大雪跑到医院,妈妈怪爷爷那时候没有等到救护车擅自做决定,间接导致了父亲的死亡。
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样的天气,不论是等救护车还是拦出租车都没有38分钟快。
那天的雪花全落在了爷爷肩上,厚厚的积雪绊倒了76岁的爷爷,他背着藤井树一头栽在雪地里,过一会儿,他又站了起来奔跑。
结果就是,一老一小都被送进了急救室。到达医院的时候,母亲长舒一口气,看了一下手上的腕表,果然,比救护车的速度要快。
后来,博子出院了,妈妈同意爷爷的建议不搬家了,因为那个房子有着丈夫的回忆,她也不再渴望忘却那段过去了。
搬家并不代表着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坦然地接受也是勇敢的表现。
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我们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解不开的心结。
《情书》和日漫《未闻花名》的背景音乐制作者是同一人,悠扬空灵的曲风是一剂抚慰人的心灵鸡汤。
《未闻花名》在我看来也是与自己和解的一个过程,小伙伴们因面码的死亡郁结于心产生隔膜,最后通过帮助面码成佛成功走了出来,和过去的自己和平共处。
这两个故事都在悠长地讲着一本回忆录,使观影者的思绪在过去和现实来回拉扯,最终达到自我和解的目标。
「
放下
情书
」
放下是比怀念
更难的一项技能。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暗戳戳地与过去的自己较劲,为过去犯下的错懊悔,用多于经历的时间去怀念。
暑假至亲的去世像洪流一般猛烈地冲击着我,我总是想着《寻梦环游记》,遗忘才是真正的死去,陷在回忆里走不出来,囿于生死这道屏障。
彷佛忘记一点一滴都是对故去人的不忠,煎熬的感觉是闭上眼就能看到他,伸出手就能触碰到,回忆在温柔乡里缠绵,
我一边安心一边被逼的喘不过气。看了《情书》才能从中找到慰藉,得到一些释怀。
但是那个与自己和解的契机总不会恰如其分,
而是姗姗来迟。
我想,情书的后来,博子能够接受秋叶的爱,能安然地在某次茶余饭后谈起自己那个遭雪难过世的前未婚夫;
女藤井树也能看着借书卡背面的自己心领神会地微笑;
爷爷和妈妈也不会再纠结于到底是谁害了父亲死亡,他们能在自家的小菜园,在那棵也叫藤井树的大树旁烤着红薯读着书。
那座曾经压在头上的雪山,那朵曾经压倒肩膀的雪花,都将会成为能够问候一句“你好吗?”的朋友。
放过自己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能够放过别人,
为什么不试着放过自己呢?
试着摆脱身上名为生死的枷锁,与自己握手言和。
有可能的话,写一封情书,给自己吧。
感谢制作小组
追光优质作者:喃喃
主播:彭清风
编辑:彭清风
图片:堆糖网(侵删致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