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三年,原两江总督噶礼,被康熙帝赐死。同时,命噶礼的妻子一起死。这是康熙朝官员夫妻同死的第一大案,而康熙杀噶礼夫妻的理由是,噶礼伙同弟弟给亲娘下毒。
噶礼的发迹是从康熙三十五年开始,这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噶礼随于成龙督运粮饷,因率先到达康熙帝所驻之处,得到康熙的召见,兵权回答问题深得康熙的满意。不久后,康熙提升噶礼为盛京户部理事官,又在接下来的一年内三次提拔他,官拜内阁学士,成为康熙帝跟前的大红人。
噶礼此人为官勤敏,但贪婪无厌,虐吏害民,屡被弹劾。比如康熙三十八年,康熙授噶礼为山西巡抚。但噶礼仅在山西为官才几年,百姓们就被他虐待的不能忍受,险些闹出大乱子。
噶礼被山西百姓投诉,多位官员弹劾后,康熙不仅宽恕了他,又升任他为户部左侍郎,不久又迁为两江总督,成为封疆大吏。噶礼有康熙的庇护,到江南做官后更加肆意妄为。噶礼一到江南,就连续上疏弹劾江苏巡抚于准、布政使宜思恭、按察使焦映汉。于准是名臣于成龙的孙子,康熙曾亲自赞誉于成龙是“清官第一”。
然而,康熙只听噶礼一面之词,就把于准,宜思恭、焦映汉等人全部罢官。因此,江南多位耿直的官员,更加抵触噶礼。比如张伯行,就弹劾噶礼在科考中收受贿赂。
康熙五十年,张伯行上疏说江南乡试取仕时,有官员索贿卖题,事情牵涉到噶礼,传说总督噶礼勒索官员、学子五十万两白银。张伯行怀疑噶礼不止收了五十万两,上奏康熙,请命解除噶礼的职务,接受审查。
噶礼也不示弱,弹劾张伯行:专门从事著书,猜忌胡涂,不能很好地审理案件,是个“愚官”。史料记载,噶礼与张伯行互参案发生时,噶礼的母亲作为后戚,入宫串门时碰到康熙帝,她向康熙帝直言陈数儿子噶礼贪婪成性,并为张伯行伸冤,康熙帝大为感叹。
《啸亭杂录》:礼母固后近戚,上遇之,不及避,上因询其子所为,何以与张龃龉故。其母乃言其子贪状,且言张之冤谴。
康熙听了噶礼母亲的陈诉后,将噶礼、张伯行二人都免职。很显然,康熙仍在庇护噶礼。既然噶礼的母亲说儿子的坏话,康熙还深表感叹,那就让人查一下噶礼呗,康熙不但没有查噶礼,反倒把噶礼和张伯都给予免职处理。
由此可见,康熙并不想动噶礼。但就在此事不久,噶礼的母亲再次向康熙诉冤,说噶礼和他的弟弟色勒奇,儿子干都将毒药放在食物中,蓄谋毒死她。而且,噶礼的妻子还收养干泰为干儿子,纵容干泰纠集众人,毁坏她的房屋。
康熙顿时大怒,判噶极刑,妻子处绞刑,色勒奇、干都全斩首,干泰发配黑龙江,没收家产。据说,噶礼的母亲听说儿子被判死刑后还不解恨,请求康熙把噶礼凌迟。
康熙考虑到噶礼做过封疆大吏,凌迟处死有损他的圣名,但康熙也没便宜噶礼,特意让刽子手先割了噶礼的耳朵,折磨了一番噶礼,才令噶礼自尽。
事出反常必有妖,康熙一再庇护噶礼,但被他的母亲告状后,康熙就下了死手、狠手,有种泄愤的意味。话说“虎毒不食子”,作为母亲的往往都会护短,包容,而噶礼的母亲为何如此恨儿子,还和儿子、儿媳,干孙子闹到下毒的份上,其中缘由令人猜疑。
细看历史,就会看出问题来,史料说噶礼和妻子收养干泰为干儿子,这事乍看起来好像没问题。但干泰是索额图的侄子,赫舍里的哥哥,索尼的孙子。康熙四十二年,康熙活活饿死索额图之后,又杀光索额图的儿子,清理他的同党,并大骂索额图是清朝第一罪人,对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全面给予否定。
所以,康熙对索额图憎恨至极,噶礼和妻子偏偏收养了索额图的侄子,可以推测噶礼是索额图的党羽,只是隐藏得很深,一时没有被查出来。当康熙得知后,旧恨复燃,要杀噶礼泄愤。
但噶礼与张伯行互参案,罪不至死,康熙便“借刀杀人”,借噶礼母亲告发儿子下毒一事,给噶礼戴上一个不孝的罪名,把他及其家人处死。就如当年康熙大骂索额图是“清朝第一罪人”一样,目的是为了把养废胤礽的恶名,转移到索额图身上,以保全他的“圣名”。
康熙的心机深吧,权谋之术厉害吧?自古以来,做领导的都是权谋高手。所以无论身在职场、官场、生意场,都要多读些增长智慧的书籍,用智慧谋国、谋身、谋事,免得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