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聊聊麦子的成长

“孩子们,你们谁见过种麦子或者有过种麦子的经历?”班会课前我先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劳动经历。
全班静悄悄的,竟无一人举手。一会儿,熙缓缓地举起了手。“老师,我曾经看到过爷爷怎么种麦子,算吗?”
“那爷爷是怎么种麦子的,你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就是把麦子籽儿撒在地里,用土盖上就行了。”“就是就是……”其他同学随声附和。
听到这儿我笑了,这群生活在车水马龙里的城里娃,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过麦子的播种,更别提参与到种麦子的劳动之中了。在他们的印象中,所有的播种就是将种子埋在土里,就能生长出来庄稼来。
大道至简,道理当然没错,可麦子生长过程漫长与复杂,农民春种秋收的艰辛和不易,孩子们何曾体会到?
于是我和孩子聊起,麦子生长的五个阶段,聊起麦子的播种过程,聊起麦子的收割过程,小家伙们听得津津有味。
民以食为天,麦子属于人们一日三餐中的主食,是大地上生长周期最长的农作物,从中秋节前后播种到端午节左右收割,历经秋冬春夏四个季节,要生长250天左右,人们一年里守在麦地里除草、上肥、浇水、打药,眼巴巴地瞅着麦子从返青、分蘖、起身,再到抽穗、扬花、灌浆、成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上几亩麦子,自给自足。我也是在土里生,土里长,土里劳作的娃,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学业负担,很早就放学了,放学后就要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因此,种麦、割麦等也是啥都干。
玉米熟了,掰玉米,割秸秆,翻地耙地,将土地整得平平整整的,就该种麦子了。父亲扶着播种机,爷爷、叔叔、妈妈和我各拉着一根长绳在前面拉机器,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耙过的土地里,很多时候是小跑几步着跟大人的节奏,连滚带爬地到了地头。
开春,麦苗齐刷刷地一尺好了,绿油油地铺满田,风吹过绿色的麦浪随风起舞,那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收麦时节,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麦芒直冲向天,这时,跟着大人下地割麦,一手抓一把麦子,一手拿着镰刀,一割一大把,一堆堆摆满田地。尽管胳膊、脖子、脸被麦芒扎的刺啦刺啦地疼,看着汗流浃背的父辈们,咬紧牙继续干,只想着能用自己微薄的一点儿力量减轻父辈的负担。
接着,打麦、扬场、晾麦、收仓,农村孩子都要参与其中,当然,最大的乐趣还是钻在麦垛里面捉迷藏,爬上麦垛滑滑梯,拿着麦秸做手环,小孩子在劳动之余总会自我娱乐,自找乐子。
因为,目睹麦子的成长,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因此,也从不敢浪费一粒粮食,因为心怀感恩和敬畏。
今日班会“馒头的一生”,再次勾起了童年的记忆,那也是一代人的记忆。劳动中品味艰辛,劳动中懂得感恩,劳动中成长成熟。那时,父母也没有时间陪伴辅导,没有人生道理的灌输,更不报辅导班,就是让孩子跟着下田干活、在家做家务。劳动自然教会了我们珍惜、感恩、孝顺,主动承担家务,努力刻苦学习,无需大人喋喋教育,在劳动中悄悄成长。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劳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把劳动教育纳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劳立品,以劳树德,以劳修行,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为乐、以劳育人,劳动教育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