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想自己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的形成过程,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社会关系。工作、生活、家庭中都有些什么关系,而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才让自己成为今天的模样。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是自己的每一次选择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生活状态。而选择来自于潜意识,潜意识有来自于最初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客体(妈妈)自己和外部世界(第三者通常是爸爸,也通常是权威)之间的关系的建立。
最初我和妈妈关系建立的记忆不是很深刻,很多事情都是从妈妈嘴里得知的:小时候她没有奶,所以我总是挨饿,一直说我挺瘦的,曾经是父母吵架的主要话题(没照顾好孩子)。饿得睡不着的时候居多,只有一次让另外一个人喂饱了一次,妈妈才知道我小时候爱哭、不好好睡觉是因为没有吃饱。
那时候父亲作为家中的权威,经常不在家,所以和第一个权威打交道的记忆很少,所以是不是因为这样,一方面自己会不怕权威,因为小小的时候作为老大,从小就当过权威的替身(过足了自己就是权威的瘾),管过弟弟们,所以他们到现在为止,还是很尊重我。(有人说有点儿怕我)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不会和权威打交道。
在工作中出现的状况一般是这样的,在这个人没有成为我的上司之前,得到的评价都是好评价,但一旦成为顶头上司,就会总是因为患得患失,处理不好关系,不但没有因为接触更多而让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反而搞得很不好,总觉得他应该更多的关注我支持我,像在学校时老师那样,应该留给我更多的时间(而事实恰恰相反,我总是觉得干好自己的事,类似于学习好,领导一定会看到,然并卵,领导可能压根注意力不在你身上,他的关注度在他的上司和业绩上)。
这就不得不说和第二任权威的关系,上学了老师就是我的权威,那时候因为自己学习好(别人家孩子的那种),很快就当了班长,一直当到了初中毕业,之后就没有再当过,任何一个叫做班长的职位(甚至都没有做过小组长,没有给别人当过师傅)。所以对预期的班长还是有点压力(007的班长)。那时候权威对我来说就是自己的助力者,经常受到表扬,习以为常后,在这些权威面前没有违和感和任何冲突。因为老师一般要站在班长一边,做好班级管理。
记忆里有一次和同学起了冲突,告诉了父亲(自己的第一个权威),结果是被父亲批评了一顿,是不是打了我,记不清了,但是和自己被揍了一个感觉;另外有一次记得和同学不知为啥大家打架,被打的流鼻血了,结果抹了那个同学一身,最后老师(第二任权威)给了我们各一顿批评,就是俗话说的各打五十大板。
现在想来是不是在我的心里种下了印象:权威也不靠谱,也不一定站在我(正义的)一边,因为这时候我肯定是超级自恋的,也正是自信心爆棚的时候。
我那时候的想法是:权威也是人,为什么紧张?所以我是最不怕老师、最爱问问题、最不怕考试的学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问“今天在学校问了什么问题吗?”(和以色列人或者犹太人的问法一样,但结果效果不太好。)
到了工作岗位之后发现就是和顶头上司关系处的不太好。是因为小时候的这些状况吗?看见了就会改变,真的是这样吗?
期待自己的改变。
从无欲则刚做起?不再期望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因为别人没有义务为你的成长助力,没有义务培训你,没有义务为你的职业发展负责。(没有这些是常态)所以没有必要期待你的上司会为你设计或者规划职业发展。但他们一定会盘点你的价值,你的薪水就是你的价值体现(一般会低于你的价值)。
想清楚这些之后,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让潜意识告诉我吧!
权威不靠谱,为什么紧张? 权威不靠谱,为什么紧张? 权威不靠谱,为什么紧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