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是现今教育界比较时髦的话题。对一所学校来说,做点教育科研,利大于弊,尤其对教师个人能力发展来说,更是如此。
为什么要做教育科研
第一点,是在职学习的极好方式。做到老,学到老,现今社会讲终身学习,我们教育系统各种培训很多,不少学校要求教师读教育名著,写读书笔记,但这类方式的学习效果没法跟做课题相比。一做课题,你会主动去找教育名著,查阅中国知网,搜索相关信息,为你的课题研究工作服务。我们会把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自身知识积累三方面自觉地融合在一起。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有时我们的实践研究还会促进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自身知识积累便会在研究过程中提升到一定层次。曾问过一名大学知名教授一个问题,“您的学问哪里来的”,他说,“学问是做出来的,是做课题研究做出来的”。
第二点,做课题是我们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于黔勋老先生,把教师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教书匠、经验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和教学大师。教书匠只会教教材,把教材、教参里的东西搬给学生;经验型教师能够用教材来教,把教材当作例子,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而专家型教师,则能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尤其是各种能力培养的程序性知识教给学生。等专家型教师使个人的研究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发挥到一定高度,那就成了像于漪、钱梦龙、李吉林等教学大师。而教师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就需要去做课题,搞研究,逐渐使自己从教书匠或经验型教师的梯队中提升上去。
第三点,是追求教学品牌的需要。现在社会,是商品经济时代。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宣传自己,张扬自我,以使我们的教学成果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我们教师的人生价值。课题就是专利。你申报了各级各类课题,等于申请到了一个专利权,别人再做就是侵权,你就获得了这方面的优先发言权。课题就是大型报道。比如,把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和实践成果做成课题,参评教育科研成果奖、人民政府成果奖等,那比在《浙江日报》《宁波日报》上刊登要更有生命力和宣传效应。
教育科研究竟从什么地方来
教育科研应该来自我们的教学困惑。比如,有人在从教过程中用了两套教材,发现新教材学生并不喜欢,老教材学生倒是比较能接受。就可以把两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做系统的比较研究,从中找出问题,解除自己心中的疑惑。
教育科研可以从书刊阅读中获得。多看看专业核心期刊、教育名家著作还是挺有好处的。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当今教育界存在什么样的研究难题、实践难题。尤其是在众人批判性的文字材料中,你可能可以找到突破口。
教育科研可以结合社会需要来确定。比如,我国教育部启动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工程,我们鄞州区启动了幸福教育工程。对我们教师,都是机会,与上级部门、社会需要相呼应,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会更有发展动力。
怎么样来做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探索式,一类是逆推式。探索式教育科研,一般是从教学困惑出发的,如在教学过程中觉得效率不高、效果一般,很想把自己的教学效率提高上去,就可以形成一个研究课题。第二类,逆推式教育科研,主要是从现有资料成果出发,去整理思考的。结合教师日常工作,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可以这样进行。
日常备课过程便是一次小型研究。作为教师,每天都要上课,上课之前必须备课,否则便很难上出满意的课。对于备课,还有一个名称——称为教学设计。设计过程便应是一个研究过程。如果我们常把备课过程当做一次小型研究,你的专业能力会成长得比较迅速。我们可以要求自己每周起码搞一次研究性的教学设计。其操作过程其实也很简单,在阅读教材大致熟悉教学内容之后,再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的关键词,到中国知网,搜索一些文献资料,下载下来,一篇篇看一看,熟悉一下人家是怎么做的;然后你综合借鉴别人的做法,再来思考写自己的教案。
上课应加强自我研究。应将教育科研精神贯彻于每一项日常工作,上课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中心环节,更应注重科研化的工作思路。我们可以带一支录音笔,将自己上课的全过程都录下来,然后再反复玩味,自我琢磨。录音笔里所装的便是课堂实录,是跟学生互动的过程,里面有不少自己本来想都没想到的精彩之处,也有自己本来不曾估计到的“败笔”。自我解剖过程是赤裸裸的,需要勇气,需要我们对工作的投入精神,经过长期积累,我们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德育工作也需要科研精神。德育工作,对我们普通教师来说,主要是班主任工作。做好班主任,搞好德育工作,不仅需要一颗善良的心,需要一种敬业负责态度,还需要科研精神,不断思考德育工作的方法策略,并付诸实施,这样我们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们可以系统设计班级文化,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的电影来励志,还可以把5S管理模式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