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时节炉馍馍

作者: 半眸深情惹落尘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18:27 被阅读127次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生长,因时而生,因时而落。人的一切生活自然也顺应了自然规律,春天的时候播种,历经夏秋两季的生长成熟,冬天的时候就该藏了,窖里藏了足够吃一个冬天的洋芋萝卜,面柜里放一柜面,油缸里装满新榨的油,滚圆的大缸里腌上一大缸酸菜,晒粉面子,下粉条子,晒萝卜干……这个冬天就有着落了。

准备了这些,最重要还得数做馍馍,也许是因为冬天气候严寒,在这个天然的大冰箱里就算做再多的馍馍,也不会生出黄曲霉素,让人有了致癌的后怕。

每年的大雪前后,我的母亲总会做大量的馍馍用来过冬,而最好保存又最好吃的,当数“炉馍馍。”

青海人主食为面,在长期的生活进程中,面食演化出了多种多样的样式。主食里有面条,拉面,面片,破布衫(类似于面片的不规则面叶),拌汤,搅团等。馍馍里有花卷,馒头,焜锅,油饼,馓子等不同的样式,一团面在青海女人的手中变幻无穷,被做成多种样式,把“民以食为天”这个谚语诠释的淋漓尽致。

严冬时节炉馍馍

而馍馍中最为繁琐,最耗费人的精力的当数“炉馍馍”,这种做法不仅需要一种特殊的工具,而且费时费力,还需多人协作才能完成,整个制作过程颇费力气,当然做出来的馍馍也是馍馍家族中的佼佼者,不尽利于存放,而且因为特殊的制作工艺,其味道也与众不同,因而备受亲睐。

制作“炉馍馍”的工具叫“鏊”,是一种分上下两层的铁制工具,上层是一个平平的铁饼,两边分别有两个孔,上面用钢筋做了骨架,类似于房梁的搭建,再用八号铁丝盘成网状,前后留出加柴用的孔洞,然后用黏土加了麦衣混合调成的泥巴糊上一层,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厚了增加了重量不利于操作,薄了不利于储存热量,延长馍馍的烘制时间。最顶端留一圆孔,利于空气流通,让火烧起来更旺。这是顶鏊。

底鏊是一个大大的平底锅,底部有四个足撑起,利于在下面烧火,中间锅的部分便是用来制作馍馍的地方。

这种工具类似于今天的电饼铛,不同的是把原始的火改变成了电,更方便快捷,又干净环保,但做出的馍馍味道却远不如柴火烧出的那般味道醇厚,也许少了烟熏火燎的过程,所有的食物都失去了最初的美味。

这个工具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我已无从考证,从我记事起就在我的村庄里留传了。

严冬时节炉馍馍

今年的冬天,大雪刚过,母亲就念叨着要做馍馍了。她说,油榨好了,面也磨了,该炉馍馍了。于是,我们就计划着周末回家炉馍馍,大家都有空的日子人就多一点,做的时候就不那么吃力了。

做馍馍最关键的是面,馍馍的好坏取决于面发的程度。俗话说:“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意思是媳妇不打不成才,面不揉不筋道。媳妇打了未必成才,面要是揉不好,做出来的馍馍肯定不会好。

我回家的时候大姐已经调好了几大盆的面,起的很欢实,只等做的时候放上碱就可以入锅了。

严冬时节炉馍馍

父亲和姐夫从三姨家拉来了鏊,因为他们刚做过,鏊还是热的,顶鏊里的柴火还烧的火红。他们在院子里将鏊支好,把提前备好的木材和柴草放在旁边。我和姐姐给发好的面放碱,碱放多少要看面的多少,碱放多了馍馍发黄吃起来发苦,放少了馍馍发青吃起来发酸,这是有一定比例的,大约是一脸盆面放一把碱。首先把碱用开水化开或者不用水将碱中大的颗粒部分碾碎,直接放入面中,再倒进一定量的清油,增加馍馍的口感,然后细细的揉搓搅拌,将碱与面充分融合,直到面中出现气泡,再稍微醒一会儿就可以做了。

这时,父亲已将底鏊烧热,只等我们的面了。大姐看面醒的差不多了,就分出一部分放在案板上,这时的面无需过分的揉搓,只要在轻轻滚动的过程中揪出大小合适的面剂在干面里打个滚就可以了,这样做出的馍馍口感独特,松软酥脆。

严冬时节炉馍馍

  我们把分好的面剂拿出去放进鏊里,姐夫和弟弟一人拿着两根粗木棒把顶鏊抬上去,放的严丝合缝,要保证在烧制的过程中不让烟进入缝隙。父亲便开始烧火,在底鏊的下面点燃一把柴草,顶鏊里加上两块木材,让两边均匀的受热,大概过了二十分钟,打开顶鏊查看时,放进去的二十个小面饼已经涨的胖胖的,变成了金黄色。打开的那一瞬间,浓浓的麦香随着热气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口。母亲过来查看,要确保两面都烤的金黄才允许出锅,然后晾在事先备好的干净干草上,经过一夜的冷冻,馍馍变得更加好吃。

严冬时节炉馍馍

  一家人围坐在鏊旁边,上面的圆孔上一会儿放着酒壶,一会儿放着茶壶,一会儿又放了肉串,聊着天,吃过刚出锅的馍馍,喝着浓浓的熬茶。吃着烤肉,喝着青稞美酒,红红的火焰烤红了大家的脸庞,在微茫的夜色里,安详又幸福。

  声声欢笑随着火焰跳跃,升腾,把这个冬天的夜渲染的无比诗意,父亲回忆着一些久远的往事。这个夜晚因为大家的团聚而变的无比温暖。

严冬时节炉馍馍
严冬时节炉馍馍

    这种活动充满了仪式感,一切都需有序的进行,步步相环相扣,有条不紊。我的父亲母亲熟知每一个程序,他们已将这个活动进行了几十年。在大多数人选择丢弃一些原有的习惯时,他们仍在固执的坚守。

    母亲从不忘记每一个节日该有的风俗,无论日子多么艰难,生活多么忙碌,她从来没有简化过任何一个节日。年前炸油饼,馓子,做炉馍馍。正月十五煮猪头,煮麦仁。二月二炒大豆。端午节做凉粉,拌凉面,烙韭菜盒子。八月十五蒸月饼,熬萝卜。十月一包饺子。大雪过后炉馍馍。冬至烙油饼。腊八馓染饭(搅团)。年根杀年猪,做面肠血肠,蒸油包子(馒头里放上切碎的大油,热的时候也吃松软可口,回味无穷)。

  这样的坚守让每一个日子都充满仪式感,在每一次坚守中让我们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无论生活怎样艰难,她从来没有被压垮过。她乐观,坚韧,不惧明日的困难,也无悔于今日所为。她从不对我们姊妹三人说教,但一直身体力行,用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影响着我们,保护着她的儿女。

  经过了一夜的奋战,姐姐的几大盆面终于变成了黄橙橙的炉馍馍,在父亲的电动车里堆起了一座小山。天光轻启,新的一天到来,我们又完成了一项仪式,完成了冬藏中的一项大工程,这个冬天不用做馍馍了。

严冬时节炉馍馍

  大家稍微眯了一会儿,又起来收拾那些馍馍。母亲说要“展”馍馍,她调了一块面,在面上倒上一点清油,一手拿着馍馍,一手拿着面团,用面团拍打馍馍。她说这样会把漂浮在馍馍表面的灰尘粘去,在存放的时候不影响口感。然后她腾出两口大缸,把馍馍放进去,密封严实放在院子里。在寒冷冬天这个天然的大冰箱里,馍馍被完好的保存着,随吃随取,一点都不影响口感,反而经过自然冰冻的馍馍吃起来更加松软,久吃不厌。

  做馍馍时,母亲开玩笑的说,乘我现在能做动,你们多吃点,多拿点,等我死了,你们想吃也没有。我们没有出声,只是心里明白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父母最终会丢下我们,留下我们独自在尘世里漂泊,向生活讨要一份安宁。而丢不掉的却是他们赋予我们的坚韧,坚守和坚强。

相关文章

  • 严冬时节炉馍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生长,因时而生,因时而落。人的一切生活自然也顺应了自然规律,春天的时候播种,历经夏秋两季的...

  • 炉馍馍,留存在味蕾上的乡愁

    年关将近,母亲早早的张罗着做馍馍了。而冬天最好吃,最好储存的馍馍莫过于炉馍馍了。做整个腊月和正月都足够吃的馍馍,放...

  • 小寒过后与春绪

    小寒时节手难舒 终日闭门烧小炉 严冬已至岁近暮 踏雪寻梅随风去 半梦半醒勾思绪 霜鹰觅食驻高树

  • 年,该是父母的节日

    刚刚进入腊月,过年的一切活动和准备事项都进入议事日程。几时杀猪,几时炉馍馍,几时炸馍馍……似乎每一项活动都须隆重而...

  • 小寒

    数九严冬话小寒, 寻梅踏雪过南山。 红炉煮酒殷勤意, 一缕相思到故乡。

  • 2020-03-20:春分时节,巴西小龟初醒

    生命中第一次熬过严冬,在春分时节醒了。

  • 大馍馍,小馍馍

    今天我一直等待着下午做我爸最喜欢吃的馍馍。下午终于到了,我连忙洗完手,立刻冲进厨房。到了厨房,先是面粉...

  • 严冬时节须注意厨房的水电燃气

    我县地处长江以南,属于皖东南,毗邻南京、芜湖。昨天,2016年1月24日,是我县近十年以来最寒冷的一天,最低温度达...

  • 严冬时节,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

    2020年1月24日,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的除夕。这本是一个阖家团圆、举杯欢聚、充满喜庆的日子,但这个...

  • 雨水

    今日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惜没有下雨,天依然很冷,似乎严冬并无过去的意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严冬时节炉馍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yq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