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跟大家谈谈癌症的免疫疗法这一问题。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网页有这样一行大字:Immunotherapy is the most promising cancer treatment of our time。意思是,免疫疗法是这个时代最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很多医生也认为,人类如果找到攻克癌症的方法,那么最有可能出现在免疫治疗领域。
免疫治疗出现之前,医生用手术、化疗、放疗这些方法直接攻击癌症组织。这几种方法的本质都是外部干预,也就是借助外援消灭敌人。但是,免疫疗法靠的是“增强内力”——用各种药物或者技术手段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来杀伤癌细胞。
医学研究证明,人体的免疫细胞“认不出”或者“打不过”癌细胞这个坏人,是癌症发病的一种关键机制。癌症免疫疗法的工作原理就是恢复或者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能力和战斗力,以发挥其自身潜能,用“内力”来战胜癌细胞。
19世纪90年代,美国医生威廉·科利偶然发现,细菌感染可以激发患者的免疫力,从而杀死癌细胞。于是,科利医生开始尝试用细菌毒素来治疗癌症。他用这种思路治疗了上百位病人,确实有病人的病情得到了缓解。由于当时人们对人体免疫的研究还很粗浅,科利并不知道这种疗法的原理,其他医生也无法对他的研究进行重复和验证。因此,这种疗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1936年,科利医生去世,这种疗法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后世的科学家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基础研究为癌症免疫疗法提供了可能。现在我们知道,每种癌细胞都有标志性的物质。免疫系统就是通过识别这些标志性物质,区别细胞是“坏人”还是“自己人”。有的免疫细胞专门负责识别,比如DC细胞(树突状细胞);有的专门负责杀伤“坏人”,比如某种类型的T细胞(T淋巴细胞)。这两种细胞是盟友。
DC细胞是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拉尔夫·斯坦曼博士发现的。但很不幸,斯塔曼博士发现DC细胞34年后,他被诊断为晚期胰腺癌。一般来说,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存活时间平均只有几个月。但是,斯坦曼博士用自己做了一个试验,他用自身的DC细胞和癌细胞制备癌症疫苗来治疗自己的晚期胰腺癌,将自己原本只剩下数月的生命延长到了四年半。
2011年9月30日,斯坦曼博士去世。三天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由于斯坦曼博士对人体免疫学的贡献,决定把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他。诺贝尔奖从不颁发给逝者,但是这一次,诺贝尔奖委员会为他破了例。斯坦曼博士让我们知道:要想杀“敌人”,首先得认出“敌人”。
201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他们找到了癌细胞躲过免疫细胞杀伤的另外的关键机制。这些发现促成了癌症免疫药物的研发成功。这时候,癌症的免疫疗法才真真切切地给癌症病人带来了福利。
值得一提的是,艾利森是美国癌症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的主任。这个癌症研究所正是用细菌毒素治疗癌症的科利医生的女儿募资建立的。科利医生的女儿虽然没有当医生,但是她认为:父亲用主动感染细菌或者利用细菌毒素治疗癌症患者,有些病人的病情的确有所缓解,这不可能都是侥幸,这种疗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可以说,正是科利医生以及他之后的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才有了今天的癌症免疫疗法。如今,癌症免疫疗法已经开始在临床应用。虽然它仅对某些类型的肿瘤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毫无疑问,癌症免疫疗法创立了一个癌症疗法的全新理念。这是人类与癌症战斗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终攻克癌症的一丝曙光。
参考资料:
薄世宁:《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