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五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
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故?
“岐伯曰: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
岐伯对曰:肾主闭藏,而纳气者也,若肾伤于寒,而转移其寒于脾则传所胜己者,土为水所侮,寒必凝于肌肉之间,以致重为痈,轻则为肿,兼脾主中气,肾主下气,既两脏相移则气必败而短少。
“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
至脾移其寒于肝,则传所胜己者,木为土侮,卫气必因寒而结,以致肉溃为痈,肉起为肿,兼脾主肉,肝主筋,既两脏相移,则筋必缩而争挛矣。
“肝移寒于心,狂隔中。”
肝移其寒于心,则传所己生者,火得木气,心为寒薄,必致元神乱离而狂,阳为阴间,必致中气闭塞而隔矣。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心移其寒于肺,则传所不胜者,金被火刑,肺精燥烁,必致肺气大耗而肺消。肺消者,失其降下之节,致乘其生水之母道,证见饮水一分,即溲溺二分也。病势至此,阳气大败,即死不可活之候也。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致肺移其寒于肾,则传所己生者,水以金变,阳气不化,必致水蓄不行,而为涌水矣。涌水者,按之而其腹不实,惟见水气客于大肠之间,偶而疾行,则肠中作鸣,濯濯有声,如以囊裹贮水浆,柔而不坚,此真水之为病也。
五脏之移寒如是,治当各别其证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