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好文
《回窑诗话》|意象(33)

《回窑诗话》|意象(33)

作者: 小茉莉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5-24 23:47 被阅读0次

文章系原创首发

第二章 意象

一、意象学说概述

(一)孕育:上古—曹魏

1. 关于“象”的语义

(4)《左传·桓公六年》:

以太子生之礼举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公问名于申繻(音需),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

这是记述桓公为初生太子取名的情形。申繻回答的“以类命为象”的命名方法,是以与外物相类为依据。这“象”即“像似”之“象”(后世也有这种取名法,如孔子首如山丘,故名丘)。

(5)《韩非·解老》: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今道虽不得闻见,圣人执其功以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韩非这段话包含了三种“象”:一为“生象”之“象”,是兽名;二为意想之“象”,由相关实物推测出来;三是依据事物运动变化及其功效等概括出来的观念性的道象。本来,第二种意想的象和第三种观念性的道象并非同一的东西,前者有物,后者无“象”;但韩非教人们从现象看精神,将形上的观念道象和形下的认知表象统一起来,基本上符合老子“常有,欲以观其徼”(“有”,有形之物;“徼”,微妙之极。——《老子》第一章)的方法。

(6)《易·系辞》。“象”在《易·系辞》中屡见,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物象或现象: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系辞上》第一章

朱熹注:“天地者,阴阳形气之实体……象者,日月星辰之属;形者,山川动植之属。”“象”与“形”在这里是互文见义,都指阴阳二气在天地间形成的实体,都是有一定形态的可感之物。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系辞上》第十一章

“两仪”即阴阳或天地,“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或春夏秋冬四种自然气候现象。

第二,萌芽或征兆:

见(现)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系辞上》第十一章

天垂象,见吉凶。

——《系辞上》第十一章

王弼注:“兆见曰象,成形曰器。”孔颖达疏:“象,言物体尚微也;形……言其著也。”

第三,图形或模式: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系辞上》第二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系词下》第一章

第四,象征或喻示: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系辞上》第八章

各家解释有所出入。我们倾向于这样理解:圣人对天下的深微奥妙有所洞见,创造八卦图形以象征(喻示)万物的道理。所以叫“象”。

第五,类似或相像:

象也者,像此者也。
——《系辞下》第一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系辞下》第三章

朱熹注:“易卦之形,理之似也。”

归纳来看,《易·系辞》中“象”的语义,保存了原有意中之象、萌发之象,增加了事物之象、图形之象、征兆之象;没有用到道象和兽名之象。

当代学者黄霖《意象系统论》指出:“一个真实的傅说,又有‘象’中之傅说和‘形’中之傅说。它们之间尽管毕肖,却有实与虚、有形与无形的区别。‘象’即是一种据现实产生而又暂存于心中的、虚幻而又具体的形象。《尚书·说命》上所提及的三种‘傅说’和与此相关的‘象’,尽管较简单,却有深刻的意义。”此说颇有启发性。但对于“象”的语义,却是到老子和韩非才明确,在《易·系辞》中又进一步丰富的。正是由于“象”的语义明确和丰富,才为“意象”概念的提出和“意象”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文化语境与逻辑起点。

注释:

一、说象

相关“象”的语义,已在《回窑诗话》|情志(32)进行过解释,不在累述。

象与古代的神明有关,幽而赞,隐而用若非神圣者不能通之,故多说无益。这里主要讲象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文中:,“对于“象”的语义,却是到老子和韩非才明确,在《易·系辞》中又进一步丰富的。正是由于“象”的语义明确和丰富,才为“意象”概念的提出和“意象”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文化语境与逻辑起点。”

这个说法是颠倒的,产生颠倒的原因就在于对象的根本产生了误解。

象的最高一层解释还是应该依止于老子的《道德经》。对于老子的一些认知,众说纷纭,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讲,在老子以前应该还有相关象的解释,只是无从考据而已。比如:黄老学说,道.教未产生前的一些更早的道学传承,相关流派等等。

无论是孔子做《易·系辞》还是《韩非》论象都属于老子的晚辈(孔子要好些,但也向老子请教过。)

从孔子释《易》来看,儒对于天地人是有明确的解释的。儒家是把象的起源归于太极:

《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虽说四象的解释十分驳杂,但总是居于两仪之下,故象源于太极之说没什么问题。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出自《易传·系辞上传》的第11章,原文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 这句话不是出自《周易》或《易经》,而是出自后人(据说是孔子)解释《易经》的书——《易传》。

《易传》共有10册,其中《系辞》分上、下2册。

关于四象的说法有:

四象即为: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而其又名: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从数学角度论四象为:七、九、八、六。

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

从一年季节论四象为:春、夏、秋、冬。

从人的名字论四象为:孟章、执名、监兵、陵光

从飞禽走兽论四象为:青龙、玄武、白虎、朱雀。

四象还有两种说法为:

一说为:金、木、水、火。

一说为:阴、阳、刚、柔。

四象分别为: 东 南 西 北

注:从飞禽走兽上分配四象为秦汉以后的方法,西白虎在秦汉之前称之为咸池。后人因为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把咸池改为白虎。东吴时代的《七帝紫庭延生经》里为四象起了名字。分别为:前朱雀为陵光;后玄武为执名;左青龙为孟章;右白虎为监兵。

以此可见,孔子做《易·系辞》的确是丰富了对后人对象的认知——但这不全是由孔子本人完成,而是由无数后人来完成的。

韩非属于法家,算是本土道学的一个流派,虽说也比较古老,但是对后世的影响远不及西方的佛。

由此,我们虽不能对象的语义做出多么完善的说明,却可以对象进行一些简单易懂的分类。

中国本土之象有:儒,道;半本土化的有:佛;外来的有西方基.督等。毋庸置疑,现代的科学实际上也是象的一个分类,只是因为无法对科学与西方神学等作出明析的划分只能以基.督等代之。

综上所述,象是有生有灭,且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二、象与文的关系

“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注:“ 鸟迹代绳,文字始炳”便是古人对象的应用。显然,仓颉造字远早于孔子做《易·系辞》。

“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注:此说为文王做《周易》对文的影响。

“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注:此皆与象有一定的关系。

“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断决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
——刘勰·《文心雕龙·征圣第二》

注:易象是立体的,故文、理也是立体的。

“ 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义既极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第三》

注:以刘勰的观点或记述而论,孔子曾对上古的文章(或经)进行过“ 删述”。删述的原因是“ 岁历绵暧,条流纷糅”。

如果承认古人的记载,以古为尊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孔子做《易·系辞》后,把后人带入了一个象的世界,今天的人们所做的不过是在他和更早的象的世界之间探索而已。

相关文章

  • 一文一世界,一画一境域!| 心有所栖,天地自宽

    仿古生宣软卡 《水烟深处》 尺寸33×33 此画寥寥数笔,将远、中、近景色中山水,树木,小桥勾画成苍茫疏简的意象,...

  •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9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2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3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4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5 重温...

  • 回耳诗话(风气)

    幼手月下握,朽羊腹中魂。 回眸阑珊处,浅园共鉴蜍。 种早深埋,无奈...

  • 红楼33回

    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dān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chī挞tà 却说王夫人唤他母亲上来,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又吩咐请几...

  • 如何让意象展开

    如何让意象展开 意象展开是串联意象的前提,靠的是感受和气韵的推动,感受和气韵是一回事,一个概念的正反面。串联不是硬...

  • 卑鄙不是世界的通行证,才华也不是

    《历代诗话》的清风流韵(二) 《历代诗话》是一部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诗话汇编,编者何文焕。收录了《诗品》《全唐诗话...

  • 唐朝的海尔兄弟,诗佛和宰相的手足情

    《历代诗话》的清风流韵(三) 《历代诗话》是一部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诗话汇编,编者何文焕。收录了《诗品》《全唐诗话...

  • 突厥,大唐皇帝喊你去上一节诗歌欣赏课!

    《历代诗话》的清风流韵(一) 《历代诗话》是一部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诗话汇编,编者何文焕。收录了《诗品》《全唐诗话...

  • 喔喔鸡鸣树,狺狺犬吠篱

    #33/100天诗歌意象打卡#1101 鸡鸣、犬吠诗人笔下的鸡鸣、犬吠是太平生活的标志,也是诗人趋本归真、复返自然...

  • 俞敏洪的道歉有些离题

    《历代诗话》是一部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诗话汇编,编者何文焕。收录了《诗品》《全唐诗话》《六一诗话》等二十七种,内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窑诗话》|意象(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aw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