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盖帘”你知道是啥东西吗?南方人可能有点懵,但东北人应该都懂。
过年了,作为北方人包饺子吃饺子的频率尤其高。包完的饺子摆在哪呢?当然是先放在盖帘上。所以就有了这个话题。
生活在江南二十多年,我也是近些年才用盖帘的,那种竹子做的圆盖帘。在这以前没发现超市里有卖这个的,都是把饺子摆在铺了保鲜膜的桌子上,非常不方便。
在故乡,以前的盖帘都是用高粱杆做的。
那种紧码的“六伟”高粱,秋天高粱成熟,人们特地用掐刀子把高粱穗掐下来,为的就是不破坏穗子下面那一段没有结的高粱杆,高粱秸晾干,人们再把这一段没有结的杆撅下来,专门用来钉盖帘。要是图省事,连秸带穗割下来放在场里去碾,那高粱杆被压扁了就不能用了。
我记得那时过年之前,母亲总是准备好高粱杆和麻绳,花上一天时间专门钉盖帘。麻绳一头穿个结实的粗针,选两根最长的高粱杆十字交叉用麻绳固定,然后以此为中心,两面依次对称添加杆子用麻绳钉住。为什么中间要选最长的杆子?因为这就相当于圆的直径,中间杆子的长短直接决定了盖帘的大小。还有要选那些粗细都差不多的高粱杆,这样钉出来的盖帘面上才平整。
最后怎样才能剪成圆形的盖帘呢?人们在实践中总会有简便易行的方法。记得母亲那时把一根高粱杆用针固定在中心做半径,把它像个表针一样转来转去,以此为参照选择接下来该用多长的杆子,这样就避免了浪费。最后,再依照这个半径修剪成圆形的盖帘。
这种盖帘那时哪家没有个十个八个的,大的小的,用来盖盆盖缸,放饺子放馒头,好用又方便,而且就地取材,十分环保。缺点是用不长久,顶多用个一年半载的,脏了旧了烂了,人们也不心疼,一年换一批,就是费点功夫。
还有那种盖锅的大盖帘,人们通常选那些粗细都差不多的高粱秸或者玉米秸,把叶子扒掉,用刀把结节处修理光滑,用上面钉小盖帘的方法一根一根的钉好,修剪好。
高粱杆又光又硬,记得那时母亲带着顶针干活,也时常滑了针扎了手,或者被高粱杆的倒刺剌到,受伤出血是经常的事。那时的农村主妇,里里外外操持一家人的生活着实不易。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大锅盖人们都换成了铝的,不锈钢的。这种小盖帘,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是不是还在使用就不知道了。猜想应该有新的替代品,或者也换成南方这种竹制的,因为毕竟老家那里种高粱的越来越少了。
生活日新月异,许多原来生活中的老物件都渐渐被新的代替了,成了我们往昔生活的印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