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见那座山了吗?那是二十五公里。”
来自网络当第一次同事告诉我这里能见度好到能看见二十公里以上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惊。那好像已经到了海上,仿佛天边。
现在,步入盛夏的副热带高压控制着这座临近海边的城市,带来强烈的阳光和温热的南风,吹出一朵朵漂浮的淡积云和好到爆炸的能见度,每天都大于二十公里。
人类的视觉属性真是扎根到骨子里。当你可以看到二十五公里以外的一座山,如果说有人告诉你他就在那座山上,甚至还想跟你挥手,你就好像真的看到了他,哪怕作为能见度的标记它只是在背景当中显现了出来而已。
就好像那首歌里唱的,我们拉不上个话话,招一招手。
相反的,要是出现了大雾天气,能见度下降到五百米,一百米,甚至伸手不见五指的零米,当眼前是白茫茫灰蒙蒙一片雾气,整个世界仿佛不是消失了,而是被塞满,你好像寸步难行,虽然你面对的只是富含水汽或者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粒子的空气而已。
这样的视线继续延伸下去,直到月球。在能见度好的夜里,在月圆的时候,月光亮得让人难以置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要是能看到月亮,好像就和嫦娥玉兔肩并肩,或者是咱们一起看着月亮,也好像就在一起。
这种事情进一步延伸到地图上,于是达到了无敌的境界。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放大,于是就好像回到了那里;看着地图上儿子工作的省份,就好像也陪在他身边;看着地图上世界的另一边,想象中自己已经漂洋过海,昼夜不分。
我的手机上除了自己所在的城市,还有东京的天气,就好像这样有什么意义。
由此,不能拐弯的光线变成了无处不在的电磁波,视觉能见度变成了一个没有意义的东西。
娘子不用再在村前折着杨柳苦苦等候夫君的家书,朋友不必再自杀做鬼以赴千里之约,母亲不必盯着地图数着儿子去到的地方。
手机的能见度是无限大,你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无限远的人,如果你愿意的话。
或者你只是不时看一看与你相隔千里的城市的天气,看一看已经不是好友那个人的头像和签名。
或者只是在能见度好的日子里,用力地往远处看,看着云的影子印在山上,看着天和地消失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