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课例研讨
余映潮老师设计的《白杨礼赞》,第一课时主要是朗读课文,认识写法。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活动一积累字词。活动二朗读课文,体味感情。活动三读课文,初识写法。认识课文象征写法,赞美句反复穿插,开篇入题,宕开一笔,抑扬,对比。活动四自读自讲,再品写法。把本文写法知识讲给自己。第二课时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精读第五段,品析表达之美,分析该段在文中作用。活动二精读第七段,赏析表达之妙。
品味余老师的这份教学设计,叹服于余老师教学设计厚重的语文味。
一、字词巧梳理
余老师在第一课时设计的第一个学习活动是默读课文,积累字词。
余老师把本课字词分三类梳理:一是需要关注字音字形的词语。如“外壳、晕圈、倔强”涉及到多音字,“倦怠、恹恹、婆娑、虬枝、楠木、秀颀”涉及到生字新词。二是形容词,这些形容词是写白杨树形态与精神的,且大多是写白杨树精神的。从这一个小细节,就足以看出余老师备课时是多么用心。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指向对白杨树精神的理解,对文章象征写法的感悟,课堂一开始,余老师就绝不旁逸斜出,每一个细节都指向课堂最高处(难点或高潮)。三是四字词语。余老师梳理出课文中33个四字词语。读这些四字词语,就可以感受文章感情基调。
看似简单的字词处理,细细琢磨,感觉与文章内容、情感紧密相关,有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美感。
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字词处理就显得太随意,没有考虑分解难点、突出重点。课堂无小事,细节决定整体。
二、读中渐提高
余老师在第一课时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四个学习活动都与“读”紧密结合,读的要求各不相同,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在一次次“读”中逐步提高。
第一个学习活动“默读课文,积累字词”。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
第二个学习活动是“朗读课文,体味情感”。有了前面的初步感知,有了字词积累部分,朗读识记白杨树形态、精神,作者情感的词语,有了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已经进入《白杨礼赞》的感情世界,体味文章的“激情与豪气”。
第三个学习活动是“再读课文,初识写法”。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体味文章写法。这里余老师对教材资源的把握与利用,值得好好学习。到了这里,读课文,从理解了课文写了什么,提升到认识课文是怎么写的。有了课后“思考探究”的抓手,就比直接抛出问题“体味文章写法”,降低了难度,学生有了问题思考方向,不至于摸不着头脑。老师也整合了课后“思考探究”。这样,学生对文章写法的学习认识就不再是散乱的,而是完整系统的。
第四个学习活动是“自读自讲,再品写法”。学生再次自己读课文,对照课文给自己讲本文写法知识。自己“给自己讲”,不能不佩服余老师的教学创意。老师教给学生的,学生是否学会了,如何检测?莫过于能够讲出来了。并且,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讲出来,是学习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从“初识写法”到“再品写法”,学生对文章写法的学习落得更实。
三、赏析聚高潮
余老师在第二课时设计的主要活动是“美段精读,品读论句。”
这里,余老师从文章中选择了第五段和第七段两个自然段精读。
先看第五段的精读。
朗读部分。
余老师的朗读指导依然是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看第五段的朗读指导。一读,读出这一段的层次。二读,读第一个层次,在总说与分说之间停顿。三读,读出作者赞美的激情。四读,读出四字短语的重音。每次朗读,要求非常具体,每次朗读,学生的理解都在逐步提升。余老师总是能够巧妙设计朗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
品析环节。品析第五段表达之美,分析它在文中作用。看余老师的预设:“层次之美,形神之美,虚实之美,总分之美,短语之美,句式之美,咏物之美,激情之美。”这么丰富,令人惊叹。
第七段的精读赏析。余老师赏析到的段落表达之美:
“层次之美——两个层次,由实到虚,由白杨形象到象征意义。
用词之美——文中到处都是表达赞美之情的褒义词。
句式之美——特别是段中由“难道”引起的一组句子。其表达上的特点是:①排比和反问连用;②每个句子都有形态的变化;③四个“难道”句子反复抒情,层层深入,步步深化,点示出赞美“用血写出新中国历中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的深刻意蕴;④句子连贯有力,气势奔放,慷慨激品激动人心。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里发展到了顶点,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在这里展现出一种更为阔大深远的境界。
情感之美——文中那带有强烈抒情意味的议论显得那样动人心弦。将白杨树美好的形象和抗日军民的伟大形象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构思之美——因物生情,托物言志,由白杨写到抗日军民,表现出深刻隽永的意蕴。
象征之美——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农民,歌颂了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余老师对每一个美点的赏析,都非常细致。如“由实到虚,由白杨形象到象征意义。”如“句式之美”,自己可能会看出排比与反问连用,语气更强烈,四个“难道”逐层深入揭示白杨象征意义。余老师解读细致深入,发现句子形态变化,作者赞美之情达到顶点,文章内容境界的深远阔大。说实在的,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从没有做到这样的细致,也从没有达到这样的深度。
欣赏余老师的课堂,感觉就像爬山。一开始可能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可是,走着走着,峰回路转,展现出来的精彩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好像欣赏音乐,一开始可能平平淡淡,可是听着听着,境界越来越阔大,逐渐达到高潮迭起的华美乐章。如这里的美段精读品析。
余老师选择的这两个段落,当是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匠心独具。为什么要写白杨,为什么要写白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理解文章主旨,赏析文章写法,这两个段落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让自己选择精读赏析的段落,自己可能会选择第七段,但未必会选择第五段。但第五自然段是象征写法的基础,余老师的选择真是巧妙。
从课堂伊始的字词积累,到美段精读赏析,整个课堂环环相扣,一脉贯穿,不枝不蔓,简约而不简单,厚重而不笨重,繁花似锦而不纷纭冗杂,不得不叹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