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自己在任何材料中的延伸会立即产生迷恋。
- 个体与价值共鸣
社会经历的差异,不同文化土壤的滋润
当我看向周围的人群,迎面走来的年轻女性,或是身穿西服的中年男性,完全想象不出他们所经历的过去。缺乏情感共鸣,或者说,共情能力本身就无法弥补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落差。
所以我只会写自己,我无法写出他人的故事。
初二的时候,买了很多《儿童文学》,大概五十多本吧,那个时候在故事中读到的高中生,大学生,恋情,未来,理想,青春,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被冲刷得体无完肤。那时应该正是apple推出iphone 4,三星推出galaxy note的时候,多数人对电子产品还抱有小心翼翼而畏怯的心理,逐渐发酵成后来膨胀的优越感,虚荣心。现在的初中生,14岁的孩子,电子产品淹没的时代,无法去共情,体会到他们所体会的生活与自我认知。
(写作真的是在勉强自己,强迫自己去不断回忆之前的想法,思绪支离破碎)
(抽象,我可能不擅长创造出有意义的具象,我只在制造真空)
哪怕落差只有几岁,所经历的生活与社会背景也可能完全不同,在价值迥异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人类,如何去沟通,如何去寻找同类。
- 拟象社会与人造现实
二次元,亚文化。
(这样的写作并不自然,它不是坦白,它不是我的文章,只是二次加工物)
想起去北大面试的最后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弹幕文化。当时不懂,也没有时间回答。
弹幕,或者说这一消费形式,直接讲你的声明添加到你正在消费的对象上。
自我延伸模型,与迫不及待四处宣扬无处安分的“我”。
粉丝文化与粉丝经济,符号,声明,文本, 对应自我快感,需求交流,自我创作。
(心里很乱,讨厌这样的形式,不断地去寻找回忆点)
- 过去的六年
很少提到人大附中,并不是说我很少想起在那里生活过的时光,恰恰相反,那样的思绪实在是太普遍了,几乎在每天晚上的梦中,过去种种,在新的场景,融合新的人物,将我带入其中。
(这句话根本不是我原来的意思,果然,表达受容器而限制,对于我来说,写作只是修改自己原来的想法,不可能做到完全记忆的复原)
初中与高中,人群交集与价值共鸣,自我生长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