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益书社
《中国音乐史》1~2章

《中国音乐史》1~2章

作者: 樱苔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22:17 被阅读2次

一.再版前言

中国音乐的历史是相当久远的,如果从河南舞阳贾湖地区出土的骨笛算起,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如果从用甲骨记事的商代算起,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有关古代史的专著有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廖辅叔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沈知白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纲》等;有关近现代史的专著有汪毓和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有关通史性的专著有吴钊、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

二.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

远古时代指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更多的是指传说中黄帝、尧、舜、禹等人为氏族首领的时期。

此阶段陶器的制作尤为精美,不仅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坚硬耐用,而且还绘饰着色彩浓艳的各种图案。

那时的音乐我们无法知道,只能从文字记载和绘画中推想,可能比较古朴和简洁,多与诗歌、舞蹈相结合进行,并与狩猎、农耕、祭祀、巫术等有着密切联系。后人称为乐舞
所用乐器多由石、土、竹、骨等制成,并带有某种用具的功能。音乐的作用主要在于助兴娱乐,抒发感情,鼓舞人们的劳动热情和斗争精神

约公元前21世纪,世袭的夏王朝建立。

夏代,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分工的扩大、冶铜技术的出现,社会生产比过去更加发展了,音乐文化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时奴隶主把音乐作为娱神和娱己的手段,在他们的提倡下,出现了为他们服务的乐舞奴隶和各种乐舞。

约公元前16世纪时,商朝建立,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青铜器和甲骨文,商朝音乐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商代的音乐文化比夏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出现了铜制的铙、五音孔的埙以及编铙和编磬,并出现了专职的乐师和早期的音乐教育。
夏商时期,出现了较完善的教育机构和从事音乐教育的乐师。
沈灌群在《中国古代教育和教育思想》中说:“戒字像人手持戈,它的含意有二,一是持戈而警戒,二是持戈而舞蹈。以戒为教育教养内容,正包含习武和习乐的两个方面。”这样看来,殷商时已有较发达的乐舞教育;受教育的人除本国贵族子弟外,还有邻国的贵族子弟。

乐器的发展

远古:吹奏乐器(骨笛、陶埙)、打击乐器(陶钟、土鼓)

夏:陶埙、打击乐器(石磬、鼍鼓)

商:埙、打击乐器(铜铙、铜鼓、石磬)

出土的甲骨文中还有龠(即排箫)、言(即箫)、稣(即笙)、鼗、竽、缶等乐器名称。

乐律理论的形成

从河南舞阳骨笛的发音看,它能吹出八个乐音,这八个乐音可以组成五声、六声乃至七声音阶。

总的看来,位于中原的河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发展水平可能先于其它地区。

山西陶寺和夏县的两枚石磬与河南安阳的两枚石磬音高都是在#C,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这个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编磬和编铙的出现使商代人从泛音共鸣中对谐和音,如宫、角、徵等不但发现,而且已应用于音乐实践。同时编铙和编磬都能奏出三至五个高低不同的音,既作伴奏乐器,也作旋律乐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音乐史》1~2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ke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