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录
抱怨上司“愚蠢”的⼈和能够发觉“上司的愚蠢可能有另外的解释”的⼈, 得到的结论和采取的⾏动往往截然相反。
⼀⽅⾯, ⼤多数⼈⼀⽣都不会领悟“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 另⼀⽅⾯, 很多⼈在潜意识⾥希望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通过艰苦奋⽃才获得成功的, 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不成功”, 才能更为⾃然地接受⾃⼰的“不成功”。
与其关注成功者, 不妨反其道⽽⾏之——努⼒从失败者⾝上汲取经验。
⼈们总是喜欢⽤善恶区分⼀切, 但这其实是⼀件很⽆聊的事情, 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更有意义的区分是“强”与“弱”。 在很多时候, 所谓的善良, 只不过是懦弱的表现。
尽管我们使⽤语⾔表达我们的思维, 可是, 思考和表达并不总是⼀前⼀后的过程。 有些时候, 我们的思维会因我们所使⽤的语⾔( 表达⼿段之⼀) ⽽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 恰当⽽⼜正确地使⽤语⾔, 可以帮助修复思维漏洞。
“知⽆不⾔, ⾔⽆不尽”在⼤部分情况下是最浪费时间和精⼒的做法。
我还在相当⻓的⼀段时间内天真地以为⾃⼰可以向那些忽视、 放弃、 违背基本原则的⼈解释清楚我们的现状, 再把讨论拉回正轨——当然, 许多年的挣扎被证明为徒劳。
真理是独⽴存在的, 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或者集体
As for me, all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Each new generation born is in effect an invasion of civilization by little barbarians, who must be civilized before it is too late. — Thomas Sowel
我们在讨论( 甚⾄争论) 的时候, 原本的焦点在于“事实”, ⽽⾮“看法”, 因为“看法”⽆法争论——“看法”只是对事实的“理解”⽽已,“理解”本⾝⼜不⼀定可靠。 尽管讨论都是从交流双⽅的“看法”开始的, 但讨论的最终⽬的是剔除“看法”、 萃取“事实”、 把理解中不可靠的因素过滤掉。
所谓的“主流”观点并⾮因为“正确”才成为“主流”, ⽽是因为它恰好适合( 或者迎合)那些不善思考、 不愿思考的⼈的感觉。
他们误以为很多想法是⾃⼰的, 殊不知他们是⾪属于那些想法的。
二、感悟和行动
1、要注意语言在潜意识上对思维的影响:关注一下特别的句子如:
-要是。。。就好了
-难道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这些可以在日记中做回顾反思。
2、可⾔⽽不⾔, 失⼈, 不可⾔⽽⾔, 失⾔---慎言--这个是我的一个坏毛病。另外,想起跟阳明上次的沟通,反映出我另一个坏毛病:提前质疑。
3、发现我跟李老师在股票投资上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关于割肉或补仓。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4、提升自己的几个途径:
-记录和反思
-阅读
-观察别人
-类比
-耐⼼等待以获得不能跨越时间的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