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春节档电影,最大赢家当属《流浪地球》,上映4天票房已突破10亿元,逆袭第一。
一直算不上一个爱看书的人,从未有过因读书而废寝忘食的体验,零零星星读过些书,但算算总量,其实并不多。初中时期,看过些“青春疼痛小说”,后来因为《地狱的第十九层》,一连看了几部蔡骏,一边瞎想总觉得背后有人,一边克制不住自己看了一章又一章,买了一本又一本。再大些,在语文课本上读到了“周国平”,喜欢过一段时间杂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比起小说,更喜欢看纪实类的书、真实的故事:传记、理论、文化、历史......回顾我这略显贫瘠的阅读史,难寻到科幻小说的影子。
说起和《流浪星球》这本书的渊源,简单一句话:它够火,我够闲。春节假期,回了趟老家,临走前的那天早上,醒的特别早,闲来没事,打开了微信读书(腾讯是想把阅读也做成社交),不想烧脑,就想看看闲书,占据各大平台话题榜榜首的《流浪地球》无疑成为了我本能的选择。整本书2万多字,也就70来面,搬了个小板凳到院子里,“骑”在椅子上,面对着青山,还有一片田,戴着耳机,单曲循环着《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一节课的时间,就翻完了。阅毕,站起来,伸伸手臂,扭扭腰,抬抬头,看到阳光将要冲出云层的美景,内心画出好多个感叹号,感觉,是极好的。读后感是,这是本好书。返程的路上,查了下电影票,看到全是国语3D字样时,还嘀咕了一下,怎么没有英文版,一翻电影简介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部国产片。”直到那时,才真正意识到,原来中国真的很少有这样的片子。
日出关于这部电影,网络上的高频关键词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硬核科幻片”。而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抛开职业习惯,小挖了一下电影从0到1的来龙去脉,也只能肤浅地谈谈观看体验。
电影这东西,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宏伟的画面、场景,也或许是美女、帅哥,但能深入人心的是故事。
曾经是一个进电影院,就喜欢看外国大片的人,但最近几年,越来越发现,这类电影除了酷以外,多是些老套的故事情节,硬广植入,强行搞笑,尴尬的中国元素......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视觉盛宴,似乎变得越来越不接地气。好看的外国大片,似乎越来越少了。
要说《流浪地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原著,看惯了逃离地球,去向新的星球重新生活,但却未曾看过,带上你,一起流浪。
整部电影,三处泪点。有些地方确实有点强点主题,但并未影响整体效果。灾难片的主题,大致相似,爱、亲情、人性的善和恶、英雄主义......流浪星球的拯救行动,本该是个站位很高的事,但整部电影,看到的都是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他们想守护住的,始终只是自己的家人。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
俄罗斯领航员飞出空间站一刹那,说:“刘,我相信终有一天,冰会化成水,我会在贝尔加湖畔和孩子们钓鲑鱼。”
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是因为有牵挂。而牵挂是什么?是票子?妹子?还是汉子?显然,都不是。是孩子还未长大,是爱人少了依靠,是老人已经年迈......
人为什么又会直面死亡?是因为,有些东西,值得用命去守护。生活中,还不至于动不动要拿命去换个啥,更多的时候,是需要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生活中,布满选择,我们常会懊恼为什么当初没有选择B,会说,要是选了B就好了,但谁知道呢,或许有人因为选了B,一步登天,但你可不一定。“If"打头的语句,要用虚拟式,所谓虚拟,就是真假未知,全凭想象。人生旅途里,其实没有那么多“非那样不可”,更多的时刻是,摸着石头过河,是走着走着走明白了。人呐,有时就是欲望太大,什么都想要。就像“卡坦岛”的游戏里,占资源和修最长道路里,总得有所取舍,否则,到头来,可能啥都没有。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伴随着一个理由,只要不是冲动决策就好。道路千万条,心态很重要。
卡坦岛游戏电影里,刘培强在最后时刻选择了违背联合政府的指令,以自燃的方式点燃木星。被火焰带走的,是空间站,刘培强,还有巨型基因库。被拯救的是这颗流浪地球,地球上的人,还有他的儿子。无法说,哪一种选择更好。一种选择,一种活法。得到一些,失去一些。
让人类始终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
回汉的第一天,见到了久未谋面的朋友,还有一个迟到的生日惊喜。天涯海角,又何妨?
是旺财呀地球还是正常运转,生活的土地和平稳定。还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再大的困难,在这些面前,又算些什么呢?
活着,就是希望。
猪年,希望一直在身边的每一个你,平安就好,在此前提下,如果可以,发个财,还要,一直爱我呀!
(作者:溢疯 WU;写于2019.02.09,武汉 雨·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