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阅读的艺术(3)——阅读第二级之检索式阅读

阅读的艺术(3)——阅读第二级之检索式阅读

作者: 无夜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14:24 被阅读84次

    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第一级的阅读方法(elementary/rudimentary/basic reading),也就无从开始学习这个阶段。在学习第二级阅读技巧之前,读者必须具备这样的阅读能力——书中的单词绝大部分都懂,并且不再纠结于语法句式方面的困惑,作者书里重要的句子和段落大意能够明白。如果你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么进入下面的两个阶段开始学习检索式阅读法吧!

    1. Systematic Skimming/Pre-reading(系统性阅读/读前预热)

    在我们看一本书之前,让我们假设两个情景:一、这本书值得我们花时间读吗?二、我们需要在限定时间内搞明白这本书要说什么。这时,我们就需要系统性扫读本领啦。在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搞清楚这本书是不是值得让我们仔细地去钻研。此外,通过扫读我们可以获悉这本书的一些其他相关内容和细节,即便最后你决定不去读这本书了。

    Giving a book this kind of quick once-over is a threshing process that helps you to separate the chaff from the real kernels of nourishment.

    扫读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把一些无价值的东西从真正有内涵的事物里区分出来,也就是,通过系统地扫读,我们可能找到真正有营养的书,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方法小贴士:

    1) 看标题(如果这本书有标题的话),然后是它的序言。

    要点是快速地阅读,一定要重点记住有关暗示这本书视、角度或是撰写目的的线索。但是在完成这步之前,你本身应该对这本书所在的领域已有了一些了解。如果你愿意的话,你更可以将这本书先放置于你脑海中的某个该领域书柜上,和其他同类型书籍作比较。

    2) 学习目录。

    大多数人可能都不大看目录的,哈哈,我也是这样。看不看全凭心情,偶尔看,大部分时间不看。作者说了,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喔。因为几乎所有作者在撰写一本书的时候,都会仔细给目录分门别类排序,把精华讯息在目录里面全面地展现出来。所以,目录其实相当于对一本书结构精巧地解说或者剖析。仔细阅读目录后,读者脑海里会对这本书有一个最基本的框架,这将有助于读者接下来通读全篇时更深入全面地理解一本书的内涵。

    3) 查看索引(如果书有的话)。

    粗略估算作者在该书中覆盖了多少话题或是主题,都引用了什么书。如果你觉得作者列出的一些引用很重要,去查一查吧。因为这些讯息很可能是这本书想表达地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4) 看书皮上的内容梗概,如果这是一本全新的书。

    有些人觉得这不过是商家和作者的广告宣传而已,其实这些内容概括大多都是由作者本人写的(虽然会有商家的帮助),作者为了吸引读者,都会将该书里最重要的观点以最简扼明要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你觉得某本书的内容梗概只不过是个噱头,那这本书可能真的就是一本华而不实的书了。

    5) 如果上述四个步骤你做完之后仍然对这本书要说啥一头雾水,请翻开作者与最重要观点相关的几个章节。

    如果这几个章节在各自开篇或者结尾位置有总结段,请一定要仔仔细细地阅读总结部分。

    6) 最后,请翻开这本书,沉浸其中,尽情阅读一至两段或者随后的几页,千万别多了。

    读时请注意观察一切与主题中心相关的观点和内容。别忘了看书的最后几页,这往往是作者在一本书的最后时候,总是忍不住把自己认为最新最重要的观点来一次彻底大总结,有些时候你通过看这种总结就能看出来有的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早已过时的。

    完成上述六步的宝宝们,恭喜你们已经学会了系统性扫读啦!你们也能知道手里捧的这本书究竟值不值得仔细看一看了。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要学会在人类有限的生命里尽全力多读一些真正伟大的好书嘛,多吸取一些宝贵的养分。不要在一些没什么营养的读物里浪费太多自己的时间。

    2. Superficial Reading(浅显阅读)

    这个步骤的阅读完全是provocative(兴奋的),不是从字面看来superficial有negative(消极的)意思。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兴致勃勃地开始去读一本晦涩书籍,当然,带着过高的期待去读一本难懂的书是一种错误的阅读方法。不是说你兴致勃勃是错的。

    正确的方法是这样滴,其实答案很简单:

    In tackling a difficult book for the first time, read it through without ever stopping to look-up or ponder the things you do not understand right away.

    在第一次看一本晦涩难解的书时,认真、努力、用心地通读全篇并且绝不要停下来思考你此时此刻不明白的地方。

    因为绝大情况下人们会被这些疑团撕扯消耗掉自己原本的热情,以至于这本书都读不到末章就被弃之一旁。我们被教导要注意自己不懂的地方,多查字典,事实上,我们的很大一部分精力会在这个过程中被磨掉,我们阅读的脚步也因此停滞不前。最后的解决办法,先把不懂的地方暂时标记一下,留待第二遍阅读时着重思考。

    作者有句话对这个步骤的内涵做了非常精辟形象地总结,那便是:

    You will miss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你将会因执着于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这句至真名言不仅适用于婚恋市场,也应用于阅读方法上哦。如果总痴迷于弄懂一个没那么重要的小细节,不仅丧失了原本的精力(因为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还容易错过真正值得你注意的观点。

    关于阅读的速度,作者这样讲到:

    It should enable you to vary your rate of read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and complexity of the material.

    你应该改变自己的速度符合自然规律并适应不同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

    原因很简单,有的书都不值得花时间去扫读,有的书扫读完了你就可以很好地吸收该书仅有的几个观点而无需再去仔细阅读了,然而有的书你觉得一定要花很长的时间一读再读,这个时间可能是几周、几个月甚至好多年。所以读不同的书,要调整不同的速度来阅读。遇到浅显易懂的地方,应迅速略过,晦涩难懂值得吸收的部位要“细嚼慢咽”地品读。

    而说到掌握阅读的速度,是这样:

    The ideal is not merely to be able to read faster, but to be able to read at different speeds—and to know when the different speeds are appropriate.

    这个理念不是要尽可能读地非常快,而是要以不同的速度来阅读,并且知道何时适合用什么样的速度来阅读。

    Every book should be read no more slowly than it deserves, and no more quickly than you can read it with satisfaction and comprehension.

    每本书不能被读得慢于它本身价值的速度,也不能快于便于令你快乐和理解的程度。

    3. Fixations and Regressions(凝视和返读)

    接下来作者继续讨论了凝视和返读,所谓凝视即是有的人花了很长时间一直盯着某几句话,返读是因为没弄懂上文含义影响下文阅读于是又返回去继续读一遍。这两个读法都非常浪费时间。

    其实我们大脑阅读的速度要快于人眼看文字的速度的,我们是用眼睛看,用大脑阅读。所以人眼扫视的速度要服务于人脑的阅读速度的。大脑可以一下子阅读几句话甚至一个段落,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眼看文字的速度要比这个慢的。这样将不利于我们的大脑吸收有用的讯息,因为大脑没有拿出全部的精力来全力阅读(由于眼睛不积极配合,这样说是不是比较形象)。

    作者在书里提供了一个小方法,那就是用大拇指和前两个手指来翻书,翻书的速度要稍稍快于眼睛阅读舒服的速度,久而久之加以练习,阅读的速度便能逐步提升。

    4. The Problem of Comprehension(理解的困难)

    You cannot comprehend a book without reading it analytically; analytical reading, as we have noted, is undertaken primarily for the sake for comprehension (or understanding).

    你无法在不分析一本书的情况下弄懂一本书究竟讲的是什么。分析阅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全身心理解一本书。

    PS: 这本书金句太多,全部摘抄下来,恐怕要抄书了。绝对性地颠覆了以往我对阅读的认知观,需要再花时间仔细多读几遍,并完善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的艺术(3)——阅读第二级之检索式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ne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