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书摘~止观法门 2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书摘~止观法门 2

作者: 劳拉快跑就是劳拉 | 来源:发表于2024-01-01 19:37 被阅读0次

学静坐的人,起初是心思散乱,把持不住,这叫作散乱,散乱是心向上浮,治散乱的方法,就要用止。止而又止,心思渐渐收束,不知不觉,坐下不久,又要打瞌睡,这叫昏沉,治昏沉的方法,就要用观。

观不是向外观,是闭目反观自心,也有三种:

一叫空观,观宇宙中间一切一切的事物,大至世界山河,小至我的身心,都刻刻在那里变化,没有丝毫实在,都是空的,提起这心,观这空相,叫作“空观”。

空观练习稍久,入坐后再看这心,念头起处,每一念头必有一种对象,对象不是一事,就是一物;世间的事物,都是内因外缘凑合而成,今姑举一例:譬如五谷种子能够生芽,是内因,水土能够养育种子,是外缘;若把种子藏在仓里,不去播种,就永不能够生芽,因为只有内因,缺乏外缘,因缘不凑合之故。又如有田土,有水利,你若不去下种,也永不能够生芽,因为只有外缘,缺乏内因,因缘也不凑合之故。凡世间的事物,都是因缘凑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我们心中念头的起落,也是这等假象,丝毫不可执着,如此观察,叫作“假观”。

从相对方面看来,空观是属于无的一边,假观是属于有的一边,功夫到此地步,还不算完全,应该再为精进,观空时不去执着空,观假不去执着假,离开空假两边,心中无依无着,洞然光明,这叫作“中观”。

上述止观法门,表面好像有些区别,实则不过在修持时候,心的运用方向,或有时偏于止,或有时偏于观罢了。克实说来:就是念念归一为“止”,了了分明为“观”,止时决不能离开了观,观时也决不能离开了止。学者切勿拘泥文字,应该随时活用为要。

相关文章

  • 34《坛经·机缘品第七9》

    【原文】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

  • 《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8)永嘉禅师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

  • 道伟法师:修习止观有两种方式

    天台止观法门包括圆顿止观、渐次止观及不定止观三种,智顗大师分别以《摩诃止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及《六妙法门》...

  • 因是子静坐

    从今天开始决心开始研习静坐将用未来几十年时间去证明国粹同时切实让自己有所升华 《因是子静坐养生》是第一本入门书这本...

  • 静坐止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下午好,阿...

  • 静坐入门资料

    一、理论基础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南怀瑾-《童蒙观止》智者大师-《因是子静坐养生法》蒋维乔 链接: https...

  • 【心得感悟】:最安全的成功

    ★ ︻定慧等持,止观双运。定与慧同阶,止与观同阶。定是止之果,止是定之因。止而后有定,定因前止颤。慧是观之果,观是...

  • 十、标应读典籍

    十、标应读典籍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观经。如上二经,法门广大,谛理精微。...

  • 这本书如果你研究透了就会很了不起这本书叫《摩诃止观》

    摩诃止观 《摩诃止观》,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

  • 十 标应读典籍

    十标应读典籍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观经。如上二经,法门广大,谛理精微。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是子静坐养生经》书摘~止观法门 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pe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