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耳闻《教育目的》这本书,却没有去读,这次新网师马增信老师的课程和此书相关,预习题是:阅读《教育目的》第二章“教育节奏”、第三章“”自由和训练的节奏”。完成下面的题目: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是怀特海的教育节奏?运用该理论反思自己的学习或生活处于教育阶段的哪一个阶段,并简述理由。工作之余,开始阅读这本书,初读,对有些概念、语句理解不清,读着总感觉模模糊糊,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译者的问题,为什么字认识,句子会读,就不懂其义呢?有点浮躁,想到在读《哲学的邀请》时,也因读着困难请教郝晓东老师,他建议我“多读几遍,读六七遍”。心慢慢沉静下来,第一遍刚开始似懂非懂,读着读着,开始和作者不自觉的对话,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观点。读到第三章第42页这段话,“虽然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是智力教育还有另一个要素,模糊却伟大,而且更重要——古人称之为“智慧”。没有一些基础的知识,你不可能变得聪明,你轻而易举地获取了知识,但未必习得智慧。”在书上批注:“赞同!人心浮躁,既缺乏智慧。很多高学历之人内心却是浮躁不安的,这是教育的失败,包括大学生自杀行为、犯罪行为等,都是因为教育缺乏让受教育者缺乏追求学习智慧的原因,“优秀”,不一定智慧。”身同感受到“智慧”的重要性,赞同“罗列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各种学科是毫无价值的。”逐渐沉浸书中,读着,似乎在聆听怀特海讲述自己的教育观,他的观点激发起内心的涟漪,唤醒我的教育理念。
看完又反复玩味,结合教育节奏概念,教育节奏的三阶段:浪漫(romance)阶段、精确(precision)阶段和综合(generalisation)阶段,反思自我与现阶段的教育。
第一次看到“教育节奏”这个词语,感到奇怪,音乐节拍有节奏吧,怎么教育还有节奏?读了第二章豁然开朗,“教育节奏指的是教育原则,特别是指关于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教育节奏,教育方式首先要符合孩子们的发展规律,比如幼儿园孩子,就要在游戏中开发学生智力,从讲故事中,让孩子从感性方面获取知识,扩大视野,而不能让幼儿园小学化,有针对性的学字写字等。就算到了小学阶段,教育也要符合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养成积极主动性,对学习生活充满向往与憧憬,而不能围绕着题、考试分数,把孩子的大脑禁锢在分数的围墙中,使思维过早的凝固。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倾斜于学科知识,就如所说的教育节奏二——精确阶段。学习有针对性,教育目标更明确专注,等到了大学,把之前的知识、学识、知识面等融会贯通,糅合在一起,达到综合阶段。这是对学生的教育节奏。教育节奏不止局限于此,还有很多方面具有如此原则。以上是对教育节奏的理解。
一、由教育节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如果不是阅读《教育目的》,了解教育节奏,还自认为在教育方面虽然没有建树,但还算凑合吧,了解了教育的三阶段,真的惭愧与汗颜,从事教育事业基本二十年,也最多进入精确阶段的初期而已。漫长的浪漫期,浪费了太多的时光,虽说从事教育事业,似乎游离于教育边缘,由最初对教育事业的憧憬、热爱,到逐渐的怀疑、后悔、甚至于差点放弃,再到心不甘情不愿的不温不火的工作着,也就是因为工作而工作而已,谈不上热爱、热情,对学生同样不热不冷,也就那么“平庸生活着”,看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了解李老师对教育的深情、对学生的爱心,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与之相比,简直无地自容。一直自认为是爱读书、爱写之人,比如看了不少的散文诗歌、上班前看了大量的中外名著、一些哲学、文学类的,工作后,虽然没上学时看的量大,但也在断断续续的看,日记也在断断续续的坚持着,是不是的写点人生体会类的文章。犹如大海中撒网,撒的面积很大,却没有目标,作为教育人,竟然没专注于教育领域,而是漫无目的的“散步式”的工作着、游荡着。直到调到现在的学校,接触到一些优秀的教师,在学校读书会的影响下,开始转向教育,重视教育教学,看书也由原来的“多而杂”,转向“专而精”,阅读范围面看似狭窄了,但收获更多,思索更深刻,心也更能静下来,读的书大多是教育类的,也算是走向主体阅读吧,虽然量还有点少。对待课堂和学生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由原来的上课就上课,从不想课的得失,对学生的心智发展也很少考虑,到现在认真备课、备学生,课堂的各个流程环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发展思维度的关注等,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从内心感觉学生们的可爱,特别是加入新网师后,看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听李老师的课,还有新网师对待学员的大爱无私之情,深深感染了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改变,爱上了教育,更爱上了学生,即使遇到调皮的问题孩子,心态也很平和,想到了李老师如何对待学生、转化学生的,对学生多了爱心、耐心和信心,对照教育节奏三阶段,这算是达到精确阶段吧,但在精确阶段还需要螺旋式上升,离综合阶段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更多的专业读书学习,思索实践,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游刃有余,像一位智者一样,即俯身于教育,又俯瞰于教育,融会贯通,使教育与生活打通,达到教育节奏的第三阶段——综合阶段。
二、由教育节奏反思对待自己孩子的行为
儿子现在幼儿园大班,开始让写字,读写拼音等,每天放学有了家庭作业,开始辅导儿子写作业。他本身爱动,几乎很少可以安静坐下来,才开始让写阿拉伯数字1、2、3,写拼音a、o、e,已经很不耐烦,不想写,看着群里家长发的孩子的作业,写的竟然那么规范,有点着急,强迫儿子坐着写,儿子哭着闹着不写,想急又担心孩子从此讨厌学习。正好看《教育目的》,了解“教育节奏”幼儿期的任务、智力发展的阶段部分,豁然开朗,对儿子的学习改变策略不再逼着儿子写,一方面引导孩子多说,另一方面根据孩子心智发展特点,从儿子的兴趣点开始,即让儿子完成作业,也积极开心,充满兴趣,灵机一动,让枯燥的书写和画画涂色联系起来,作业不再乏味,充满了小游戏感。尽管这方法有点幼稚或者说缺乏大智慧,但符合孩子智力发展的需要,毕竟儿子才幼儿园,机械书写对于他来说的确困难而乏味。对待女儿也有所转变,之前总希望女儿多刷题,多练习,提高分数。但现在感觉四年级还处于浪漫期,应该让女儿大量阅读,多看书,在浪漫期有更多的知识面,而不是“唯分数论”,只有浪漫期广泛,到了精确期才会更专注深刻。有了如此转变,都均源于教育节奏的三阶段。
三、由教育节奏反思教育存在问题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阶段,现存最大问题,就是太注重学科知识化,注重分数。犯了怀特海在书中所提到的问题。怀特海在书中写到:“罗列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各种学科是毫无价值的”。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吧,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在热火朝天教授所教学科知识,似乎还像曾经“灌输课本学科知识”,每个学科老师都担心所教学科分数落后,为了分数很少顾及孩子们的其他发展。“这种操之过急地传授单纯知识,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心智拒绝接受这种方式塞进来的知识。”人的好奇心、创新能力被逐步抹杀掉。如书中所言:“在成长的早期,应该注重自由;在稍后的中间阶段,重点放在对指定的知识的确切掌握上。”教育缺乏对人心智的发展节奏,对智慧的学习与掌握。精确期还需要更多的教育人努力提升自己,了解教育节奏,意识到教育的复杂性,教育者愉快的工作,学生快乐的学习,教有所值、学有所获。“让教育真正达到综合运用阶段,脱离那种被训练的比较被动的状态,进入到积极主动应用知识的自由状态。”期待着我们的教育早日达到这个阶段,实现教育目的。
读《教育目的》,悟教育节奏,思自我行为,但还需深读,领略更多教育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