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各种种族习俗/传说(一),继续收集种族或民族相关的一些素材。
总所周知,中华民族就包括了56个民族,所以接下来就了解下一些少数民族有哪些习俗或传说吧。今日小编先来收集蒙古族相关的,如有不当请指正,有更多相关知识也欢迎补充~
“蒙古”一词是“忙豁勒”的音变,意为“永恒之火”。《唐书》中记载的“蒙兀室韦”,“蒙兀”就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后来又有“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骨”等许多同音译名。另外,中唐之后的文献上,又把室韦称作“达怛”、“鞑靼”,在历史上是东胡一支,也是现代蒙古族的祖先。
1.草原风情
说到蒙古,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草原、蒙古包。嗯,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蒙古族的标志。
大草原嘛,蓝天白云,广阔无垠,什么“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这样的环境下,孕育出来的蒙古族人自然是能骑善射、身强力壮。据说,赛马、摔跤、射箭是蒙古族男子必备的三项技能,被称为“男儿三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蒙古族人靠的就是这片大草原。他们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每日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百科: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蒙古族人特别淳朴热情,欢迎客人的最高礼节叫"乌查之宴",宴上有一大盘煮熟的全羊和洁白的鲜奶,表示草原上最圣洁、吉祥的食品。
据说,对于那些过路讨水喝的游客,他们都会端来肉和奶茶,非要让客人吃饱了才让走。或许是辽阔的草原上人迹罕至?另外,蒙古族人都非常的自信,个个都认为自己最牛逼,即使承认别人比自己牛逼,也不承认别人永远比自己牛逼。
所以,总的来说,感觉上这就是一帮非常乐观开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载歌载舞、热情不拘泥的套马汉子!
2.文化习俗
蒙古族的文化也比较发达,有蒙文书籍、蒙文书法、蒙语歌曲、蒙古族舞蹈、蒙古族节日、蒙语授课学校等等。《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另外,很多族人给自己小孩取名时,也会取蒙古名字。
说到取名,小说中还是有点用处的,所以了解下蒙古名字是怎么取的吧。
首先是蒙古族姓氏,据说《蒙古秘史》的前面几章就解释了各个姓氏的由来,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大概是由氏族、部落、姓、宗等组成,还有些简化什么的,一般会用部落名称或某个职业的名称来作为姓氏。
至于名字,主要取自自然万物,如:山川湖泊、奇珍异宝等名字,或者用那些代表美好愿望的形容词,如美丽、健康、勇敢、长寿等。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也有用佛教用语的,如莲花、金刚等。
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他们在音乐、舞蹈方面的文化也很有名,比如蒙古长调、呼麦、马头琴、安代舞、太平鼓舞、顶碗舞、筷子舞等。
蒙古族的节日,最有名的应该是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还有就是敖包节,是蒙古族图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节日,“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就是祭神的石头堆。影视作品中就有看到一些民族也是祭拜石头堆的。
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所以,蒙古族人会祭火,又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另外,还有个拜火的习俗,是蒙古族婚礼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新娘娶到新郎家后,新郎新娘首先要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
对于火,他们自然也有一些禁忌,如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等。
草原干旱缺水,所以蒙古人视水为生命之源,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
3.信仰传说
蒙古族人有信仰基督教的、佛教的、伊斯兰教的,也有无神论的,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崇拜铁木真,把成吉思汗当神一样来信仰。
还有个苍狼白鹿的故事,是关于蒙古人远古的图腾传说,大概说的就是: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苍天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白色的鹿)。
不过小编以前看书还看到过另一个关于苍狼白鹿的传说,具体在哪里看到的记不清了,网上也没有搜到。这传说中的苍狼是守护白天的神,而白鹿则守护着黑夜,每天晚上都会给人们制造美梦。
4.其他
别称:马背上的民族,草原骄子。
蒙古族人还被称为鞑子,或鞑虏。一般来说,鞑虏,鞑子,鞑靼,指的是塔塔儿人,即鞑靼人。在蒙古兴起之前,这是蒙古草原上所有游牧民族的总代称。
清末同盟会的纲领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国时期,还有个“月满杀鞑”的民间传说,百科:
元朝末年,汉人不堪元政府的残暴统治,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军控制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适逢中秋节将至,刘伯温献计,在中秋节互赠的月饼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有些版本作“月圆杀鞑”的字条藏在月饼里分发给其他人,纷纷约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起义,大家一起反抗,推翻暴政。
所以,听说蒙古族人是不过中秋节的,并谢绝祝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知乎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