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加入007第3个月,前两个月写的是一些自己听的书和认知升级方面的笔记。知识有输入和输出才能对自己学到的东西掌握的更透彻,从这篇文章开始我打算写一写自己技术方面学习的文章。考虑到战友从事的职业不同,文章我尽量写的通俗易懂。其实我觉得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输出来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希望阅读文章的战友能够理解!谢谢哈(嘿嘿)!
Java中的设计模式一共有23种,大致分为“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其中设计模式又遵循6大原则。
设计模式3大分类:
创建型(5种)Creational
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 强调的是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拓展细节
- 优点:提供系统的可复用性
- 实现开闭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死,面向抽象编程
结构型(7种)Structural
适配器、装饰者、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模式(11种)Behavioal
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设计模式的7大原则:
1. 开放关闭原则
- 定义: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函数应该对拓展开发,对修改关闭
- 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拓展细节
2. 里式替换原则
-定义: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T1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2的对象o2,使得以T1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替换成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T2是类型T1的子类型
- 定义扩展:一个软件实体如果适应一个父类的话,那一定适用于他的子类,所有引用父类的地方必须能够透明地使用他子类的对象,子类对象能够替换他的父类对象,程序逻辑不变。
- 引申意义: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改变父类原有功能。
- 含义1:子类可以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但不能覆盖父类的非抽象方法
- 含义2:子类可以增加自己特有的方法
- 含义3:当子类的方法重载父类的方法时,方法的前置条件(即方法的入参)要比父类方法的入参更宽松
- 含义4:当子类的方法实现父类的方法时(重写/重载或者实现抽象方法),方法的后置条件(即方法的返回值)要比父类更加严格(要更具体,可以是他的子类)或相等
3. 单一职责原则
- 定义: 不要存在多以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
- 一个类/接口/方法只负责一项职责
4. 依赖倒置
-
定义: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
抽象不应该依赖具体细节,细节应该依赖。
5. 接口隔离原则
- 定义: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使用单一的总接口,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 一个类对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它最小的接口上
- 建立单一接口,不要建立庞大臃肿的接口
- 尽量细化接口,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
注意适度原则,接口一定要适度
6.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
-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 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7. 合成复用原则
- 定义:尽量使用组合/聚合,而不是继承关系达到软件复用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