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偶遇一对母女,孩子大概5岁左右正津津有味看着一本色彩丰富的绘本,当孩子认真对母亲说想要这本时,那位母亲低头看了看那本书,还是将自己手中的书递给女儿说:“还是这本书好看哦!”
接下来母女两人都在力证自己选中的书才是最该带回家的那本……最终这位年轻的妈妈将这两本书都带去了付款台,可在她们前往付款台时,我看到孩子面带喜悦并一直在翻阅的是自己选中的那本书。
看着眼前温馨的一目,大脑中浮现出一句话----好的绘本,其实就是自己喜欢的绘本,这是来自《当孩子遇见书》中的一句话。
《当孩子遇见书》是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所著。中川李枝子1935年出生于北海道札幌,曾在绿保育园工作17年。
在这本书的封皮上印有一副可爱的画,画中有一位可爱的小男孩和拿着书的小女孩坐在绿油油田野中一根粗树枝上,在他(她)们周围分别坐有穿着裙子和短裤的小动物们,孩子们和动物们在愉快的交谈着。通过阅读可以使孩子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即使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一切,通过阅读也可在想象的世界中一一呈现。
宝贝想说:妈妈这是你的选择今天,我们来分享3点对我们与孩子阅读成长中具有启发意义的道理。
1.不做干涉的初始第一步:
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第一次,包括书也是第一次看到,往往第一本吸引孩子的书或许往往是我们作为父母无法理解的,可从孩子的视觉看到是一幅画、一道亮丽的色彩、甚至是纸张良好的触感等等都会成为吸引孩子的那扇门,对于在幼儿期的孩子在选书时不应有太多成人的干涉,因为我们的眼睛无法代替孩子去观看这个世界。
就像书中提到作者的儿子当时仅是10个月的小宝宝最感兴趣的书是《世界著名歌曲集》,谁又能理解这位不满周岁的宝宝却对一本歌集感兴趣呢,可事实却是孩子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情有独钟到在住院时都会牢牢抱着。
作为父母,作为早一步来到世上的人,我们总是想着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在情不自禁中代替孩子做起了决定,可往往我们的选择并不是孩子所中意的。
孩子作为独立个体,不会因年龄的大小而影响其自身的独立选择性,孩子们与父母间本就是呈独立状态的个体存在,所以孩子有其自己的性格特点、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选择,所以在选书这件事上也同理。
在书店、图书馆这些公共场所的书本都是基于严格的选择标准才进入,所以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选书这件事上则可以全凭兴趣,只要开心就好,顺着孩子的喜好,就会渐渐收集出属于孩子风格的书籍。
2.最幸福的时刻,是坐在妈妈膝盖上一起看书。
在孩子小时候,因还未曾识字,更多的是被书中的丰富色彩的画面所吸引,可通过坐在妈妈怀中,感受妈妈绘声绘色的讲解,思绪也会跟着妈妈的语调而渐渐起伏。
妈妈给孩子读过的书,就像我们对孩子说过的:天空、树木、花、草、猫、狗等等都留在孩子的心中,即使当时无法记住,可这一切都已留在孩子成长的记忆中。
幼儿是最喜欢听妈妈讲话的,樊登老师在一期讲书中就提到,在小学3年级以后作文出众的孩子在其3岁以前所接收的词汇量往往要高于同龄人,所以不要认为幼儿不会讲话就没必要对孩子多讲、多说。
妈妈们每天可抽出30分钟抱着孩子,可以不用一字一句正确的念给孩子听,更随意一些会更好,选什么书、怎么读都是妈妈们的自由,妈妈只要和孩子呼应,一起享受阅读书本所带来的快乐就好,待孩子逐渐长大,伴随翻开某本书时,也回忆起坐在妈妈怀中阅读而一起共度的快乐时光,想必也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3.阅读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食粮。
作者自幼就热爱阅读,每次当拿到喜爱的书籍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悦,即使挑灯夜读都会觉得非常开心和幸福。
即使在当时衣服供不应求的战争年代,通过阅读和想象力,也会将各种漂亮的裙子用画笔呈现在纸上,寻找到内心属于女孩子的那一份美丽和乐趣。
即使在物质超级匮乏的年代,作者和家人也会想尽办法阅读并倍加珍惜手中所拥有的每一本书,作者通过书本更是了解着不同的新世界,会在想象的世界里展翅遨游,进行异想天开的冒险。
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战争,并感受着战争所带来的生活的动荡与艰辛,在那样困苦的生活中,必定是会生出不明来由的焦躁与压迫感,但是作者只要一读书就会从糟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身心都开放起来。
在阅读这本书时,即使与作者远隔万里,可依旧通过这本书能够被作者的开朗和充满爱的性格所感染,这份宝贵的性格必定与其从年幼开始进行大量的阅读密不可分。
结语
《当孩子遇见书》是一本告诉家长如何正确面对孩子选书,又是一本让家长正视和重视阅读对于孩子影响的读物。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孩子们很喜欢想象或者空想,但这些现象和空想也需要心灵的粮食,那便是喜悦与感动。”
愿我们为人父母,不急不躁,都能从阅读中得到启示并不断成长,伴随孩子一路成长为更加和善而又坚定的父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