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前一段时间生病,住院了一段时间。
母亲出院后,就遇上寒潮来袭,接连下了几天的雨雪,简直天寒地冻。
母亲有高血压,颈动脉才放了支架,心脏也不好,原来还摔伤过腰,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我们就不让她出门了。
老年人血压高,心脏再不好,最怕寒冷的天气,母亲又不愿意戴帽子,嫌戴帽子头难受,这个天她要是出门肯定头要挨冻。
我们跟她说了不能出门,还说清楚为什么不能出门,劝她在家不要着急,等天气好的时候就能出门了。
母亲自己也不想出门,她说,要是自己摔着了,冻着了,自己难受是小事,给子女添麻烦才是大事。前几年她摔伤了腰,卧床几个月,自己着急不说,她总是念叨的就是累着我们了,我们又上班,又要照顾孩子,还要伺候她。
就这样,母亲现在每天待在家里,只有六十平方的天地可以活动。
母亲年轻的时候天南海北地跑,一直闲不下来。
后来母亲年纪大了,不出远门了,也还是爱走出家门到处走走看看。哪怕是不出门的日子,在家她也闲不下来,不是琢磨着织毛衣,就是学做新菜。如今要让她整天待在家里,也实在是难为她了。
母亲住院快一个月,手术伤的元气还没有恢复,不能劳累,所以家务活也很少让她做,除了洗洗自己的衣服,煮点稀饭,她可以做的事情除了看电视就是在窗前往外看。
母亲却也不怎么看电视,我经常看到电视机开着,可是母亲不在电视机前面,她在窗前。
问她怎么不看电视,她说,电视里看来看去都是那些内容,电视剧无非就是家长里短,没意思。母亲说还是窗户外面看着有意思,所以老妈最爱的还是在窗前向外望。
窗外哪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呢?
窗外有几棵树,还有对面的一栋楼,远处还是楼,还有车棚,还能隐隐约约看到小区的大门。
楼下总是有人走来走去,买菜的、上下班的,带孩子玩的,还有遛狗的,还有流浪猫,偶尔会有擦洗油烟机的、磨菜刀的、收头发的,吆喝着来又吆喝着走。
我们每次回家,母亲都会给我们说她看到了什么。哪个小宝宝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戴了什么样的帽子,走路稳当还是不稳当。那个磨菜刀的听口音像是外地人,那个遛狗的又不牵狗绳……
母亲每次说这些的时候,都显得很高兴,这些事情好像是非常新奇的事,哪怕她今天看到的和昨天的一样,明天看到的和今天看到的没什么区别,她还是会兴致勃勃地讲给我们听。
对于母亲说的这些事,我们是真的提不起兴趣。小宝宝走路是不是稳当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磨菜刀的是外地人又怎么样,遛狗的不牵绳又没有影响到我们。
今天读了肖复兴的一篇文章,才恍然明白了,老妈为什么要从窗户向外望,为什么对窗外发生的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那么津津乐道。
肖复兴的文章,写的也是母亲喜欢在窗边向外望。
那些平淡无奇的事,母亲却总是说得津津有味,好像很有趣味。作者说,每当经过楼下,抬头看到窗边的母亲,都好像是看到了一幅画。
我没有肖复兴那样的文笔,也没有他那般的兴致,会觉得站在窗边的母亲像一幅画。
每次母亲从窗边向楼下的我们打招呼的时候,我都不太想回应她。那样大声嚷嚷实在不是什么好习惯,可是母亲就是喜欢那样。
我们走的时候,她要从窗户里面对我们说“路上小心点”,我们回家的时候,又她要从窗边探出头来说“回来啦”。虽然对她说过不要趴在窗边喊,还是不行。
原来母亲身体还好的时候,去买菜,去花园,去超市,都是她接触外面世界,跟别人交流的机会。
现在,她不能出门,整天待在家里,我们上班都不在家,一天一天又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她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所以牢记不能出门这一条,坚决不出门。
能陪伴她的只有窗外那些来来往往与她无关的人,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还有阿猫阿狗,都隔着窗陪伴着她。
我们只有在家的那一点时间能陪在她身边,就那一点点时间,还不能全心陪她聊天,我们还要刷一刷手机,做自己的事情。
母亲是孤独的。
唠叨,啰嗦,麻烦……
我们似乎总是在嫌弃自己的父母,哪怕我们愿意照顾他们,却不想听到他们跟我们说话。可能是我们觉得他们说的话总是那些,“多穿点”“注意安全”“少看手机”“不要熬夜”……
我们情愿給父母买衣服买烟酒,买水果买营养品,给他们买手机……却很少能有耐心跟父母好好待上一天。
我们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教他们用,他们上了年纪,学得慢,我们就没了耐心,开始发火,他们就像犯了错误的孩子一样不知所措。
我们忘了,我们小时候学走路,学用筷子,学写字,父母是怎么样一遍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以后,我经过窗下,会抬头向窗户招手,“老妈,我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