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书PMA团队
有书是一种向上生长的生活状态!知行合一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崇高人生境界!
遇见有书,致知致行在这12月微寒的冬日,我们迎来了重庆第十二期共读会,也迎来了世界知识节,迎来有书两周年的生日。三十多位书友齐聚北仓图书馆,重遇圣人--王阳明,聊一聊什么是知?什么是行?怎么做到知行合一?读圣人书,听圣人言,与书友交流,思想之河恣意奔流。
自我介绍环节——认识老朋友,结识新朋友。
让老面孔进一步加深认识,让新书友自我介绍与有书的缘愿,加深了在大家心中的影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参加刘主编29天魔鬼训练营的秦老师,已到知天命的年龄,还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不由得让人心生敬畏;有外嫁成都心系娘家重庆的女儿;有专门从事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师;还有给我们做好吃的大大,可爱的乐乐.....
主分享环节——3位大咖齐亮相
分别是独到见解恨水哥、沉稳大气周二哥、真我性情光头哥。
(一)恨水哥——乱炖历史人物
"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 勇敢表达你的观点,这里没有所谓的权威。"
"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周恨水以这几句名言拉开了"乱炖历史人物之王阳明"的帷幕,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从五个方面来解读了王阳明的一生及其心学诞生、升华和传播。
1.古人的智慧解决现代人的困惑。
2.王阳明生平:时间都去哪儿啦?
3.王阳明的智慧:心学。
4.王阳明的诗句名言赏析。
5.现代启示录。
"古来圣贤皆寂寞",有"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坚守“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的原则,"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他从王阳明的经历及其心学的形成,结合他自己的成长经历,目的在于告诉大家,每个人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思考,经历是一笔财富。
(二)周二哥--从王阳明身上我们学到什么?
周二哥主要把他自己对此书的切身感受和思考分享给大家。在恨水哥的基础上,周二哥补充和强调了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和代表王阳明心学精髓的三次证道。
本书架构简单,它阐述了心学的诞生,发展,成型,传播和运用,这是一条主线。另外还有一条主线是他出生到求学,学儒学,重词章,习军事,研究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程朱理学等过程。在尝试诸多道路后才有了心学的诞生,有了龙场悟道,接下来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广西戡乱,最后是外二篇,阐述了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心学是强大内心的终极武器,是知行合一的修炼法门。两条主线互相交织,伴随而生,就如知行合一一般。
王阳明第一次贵州龙场悟道。王阳明在龙场所悟到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夺目的光辉,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一生气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的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利,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王阳明第二次证道是在经历了张忠团伙处心积虑的污蔑陷害而能毫发无损后。心学来了一次飞跃,这个就是“致良知”的正式提出。致良知,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事。用王阳明的原话说:你的那点良知,正是你自己的行为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只要你不去欺骗良知,真真切切的依循着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如此就能除恶。致良知,就是格物致知里的致知,它的运行原理就是按良知的本能指引去为人处世。当然这里要补充的是所谓良知的本能,就是能分是非善恶。
王阳明第三次证道,在心学史上被称为天泉证道,这次在浙江余姚证出了四句教,全文如下,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补充和强调完恨水哥的讲解以后,二哥分五个点对王阳明的心学和知行合一进行分享。
第一:心即理。
心即理之中的理,是道理的理,是天理的理。那什么是天理呢?天理,其实就是有良知的大多数人对一个道理达成的共识。它不是我们从小到大,在学生时代,大学时代学到的自然科学,客观事物发展本身的规律,这种客观的真理。这个天理是从我们内心出发,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它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第二:光明的良知和是非与善恶。
什么是光明的良知,而什么又是真正的是非和善恶呢?我们自己认为的良知,和别人认为的良知,是不一样的,是有区别的。我们认为是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是,我们认为是善的东西,有的人可能认为那不一定是善。
所谓是非,所谓善恶,其实是我们自己从我们主观的内心出发,去给一件事,一个事物,一个人,贴上的一个标签。个人建议,我们要尽量脱离这种主观性,也就是说要尽量去做到,任何人任何事,很多时候无所谓是非,也无所谓善恶,站在别人的角度,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其实有时候是与非,善与恶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
回到书上来,王阳明说,良知就是造化的精灵,能生天和地,能造鬼和神,能度一切苦,能化一切哀!总之,只要你拥有了良知,你此生就生活在极乐世界。
分清善恶是良知作为品德方面的能力,分清是非就是良知作为智慧方面的能力,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就是智慧,所以提到良知时,不要认为它仅仅是良心,光明的良知应该是品德和智慧齐飞的结果。
第三:自己的良知和他人的良知。
我们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事,别人也按照他的良知去行事,但每一个人的良知有可能不一样,那么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方法有可能就不一样,就会产生矛盾,那怎么办呢?
在我们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事的时候,要考虑和照顾到他人的良知,不要影响或者妨碍他人的良知,如果人人都这样子去想去做,这个世界上的矛盾或者冲突会少很多。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多站在第三方的立场去考虑,思考问题和为人处事。
第四:心外无物和心外无事。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是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教育,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你认为是不是,在与不在,事物就在那里,肯定一直就在那里,这个就是唯物主义。
王阳明说的心外无物和心外无事,是从我们内心的角度去出发,他用了看见花开的例子说明,个人觉得非常的恰当的。王阳明说,我们看见的花,其实是映射到我们心中的花,而不是山上的那朵花,它映射到我们心中时就已经是我们心中的一部分,所以它在我们的心里而不是心外。我们看到美女,认为它很美,其实这个美女是映射到我们心中的美的形象,和美女本身没有关系,当她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的时候,我们还能记得她的形象,就是很好的说明,所以说,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也是一样的,你意识到的事和做的事,都是心主使你做的,如果心不动,就没有任何事,所以说心外无事。对于天下万事万物,不要总是动心,不要总是让心里有太多的事情。在王阳明看来,一个真正的圣人要做的事非常多,但这些事必须要符合下面三个条件,一是你可以做到的。二是要听从良知的指引。三是有些事虽然被道德家们鄙视,但如果在你能力范围内,你依然可以做。
二哥最后给大家画了一幅图,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形象的阐述了如何致良知,如何为善去恶。他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强内心,二是控人欲。
所谓强内心,就是我们从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经历入手,把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作为我们修炼强大内心的重要机遇,用心学的强大力量,修炼我们强大的内心,让我们内心的承受能力,让我们承受七情六欲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说到这里补充一下,什么是七情六欲,七情,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包括,色,声,香,味,触,法。
所谓控人欲,而不是朱熹理学讲的去人欲,人的欲望,能够去掉吗?不可能,因为我们要生存,我们有情感,我们有意识,所以说要控制。有意识的控制我们的七情六欲的波动幅度,怎么说呢?让它从一条波动和振幅很大的波浪线,让它尽量变得平缓一些,振幅尽量小一些,做到极致就是变成一条直线,但是那是不可能的。就算圣人,也不会做到的。
(三)光头哥—学以致用,贵在有恒
他不拘一格,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主要分享几点:
1、先行动起来。只有先行动起来,才能发现有哪些问题,边行动边思考。
2、注意循序渐进。
3、要在事上磨练。
4、笃行才能出奇迹。
光头哥幽默诙谐的分享风格让大家在欢快的笑声中领悟“知行合一”的内涵。
特别强调:先行动起来。
王阳明说夫学问思变接,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意思是学习询问思考分辨这些都是为了学习某一件事,而要掌握这件事光学不做是不行的。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失败不是因为他没有思考,而是因为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我们通常说三思而后行,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做事的勇气却一点点被磨掉了。人人都有惰性,过度的思考,只能带来拖延,而拖延又是绝佳借口。于是事情就一拖再拖,最终等到拖不下去的时候才仓促行动,而此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解决这些问题,只能草草收场。先行动起来,纵然华丽的跌倒,也能胜过无谓的徘徊。
分组讨论环节
本期共读会的第二大亮点,这个环节将根据书中的几个观点分为3个小组:
第一组:"知行合一",光头哥带队
由健康快乐就"知"、石头就"行"、雪竹就"不能行的原因"分段进行陈述:良知、知识、及所思所想,通过P(Plan)D(Do)C(Check)A(Action)这个循环过程来检验执行。不能认真践行,是因为恐惧、惰性、对自己的期望值低以及环境的影响。
第二组:"心即理的秘密",恨水哥带队
钟老师,乐乐,新书友叶涛及张老师完美的补充:
1、头上的星空:照耀你前行的道路,让你不会迷失。
2、吸引力法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气场会让你身边聚集越来越多相同气质的同伴,助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3、心中的道德律:让你行事有依据,不会偏离轨道。
一听就知道是恨水哥带领第二组碰撞出的火花。"我思故我在。" "存在即合理。"
第三组:”致良知”,周二哥带队
由酷爱国学的有书铁粉喵大大代表陈述:
1、“致良知”的“致”准确的说是“去达到”的意思。为什么要加个“去”呢?
因为这是个动词,王阳明心学提倡的“格物致知”不仅仅是从心出发,更重要的是要去做,去探究。所以是“去达到”。
2、致良知“致”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完全”?
作者度阴山在书中抛出这个问题,只引经据典进行了说明却没有下最终的定义。经过总结,我们认为“不因违背良知所得到的结果而恐惧,进而伤身伤神,坦然从容才是完全的致良知”。
3、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也有纯度,那么什么才是光明的良知呢?
“人人都是圣贤”,你所看到的面决定你所得到的结论。我们应当尽量多角度的客观的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并通过实际探究验证其是否符合我们的良知,并将其推崇至至纯至真,达到道德之顶。
4、在自己的良知与别人的良知产生矛盾时,该如何去处理?
引用恨水哥分享给我们的伏尔泰的一句经典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简单的说就是“求同存异”,用最宽容的心践行自己认可的,容忍与自己对立的。
特别环节:祝福有书2周年生日
2017年12月是有书2周年的生日,重庆在第十二期共读会上有一个特殊环节,为有书两周年生日庆祝,愿陪伴我们一路走来的你生日快乐。
可爱的是现场参加活动的35名书友中,有的是不知道有书的阅读爱好者,有的是图书馆看书过来参加活动的,有的是第一次见面的书友。当现场响起生日快乐的歌曲时,大家不约而同举起手中的蜡烛,高唱生日快乐。
书友说参加了一次特别的生日共读会,让自己瞬间融入,想继续跟你们走下去,一起坚持读书10年、20年。
有书两周年的蛋糕格外圆,烛光分外红,书友尤其喜! 烛影蛋糕,书香美女,心亮帅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漂书合影环节
书友互相推荐感兴趣的书,并在书中写下了读书寄语,将自己的心灵漂向另一个心灵,让更多的书友汲取知识的营养。
到一次王阳明心学的大讨论,一次知识的分享会,在依依不舍中圆满落下了帷幕,今晚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她是否是因为王阳明12岁所作的这首流传千古的诗而跑来和我们一起共读呢?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王阳明心学带给我们的力量,还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践去探索。那就让你我把行动交给现在,立刻从每一件手边的事情开始,去证明,去寻求答案!
带着满满的收获,带着满满的感动,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共读会《遇见未知的自己》再次相遇,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全新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