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退稿指南

作者: 兹清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08:43 被阅读114次

    现在的图书市场上,有不少书不太像样,就是说“不像一本书”。作为出版社编辑,我们拒稿、退稿的比例也居高不下。那么,怎么写出一本更“像样”的书?在此,我提几点建议。

    一、选题

    价值:出,还是不出,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先要客观评估一下您想出的这本书到底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出。或者是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者是提供了新的信息,或者是运用了新的方法,或者是采用了新的形式,等等,都很好。如果上述一条也没有,就不要灾梨祸枣了。毕竟,书不是非写不可,不是写作业,作业写错了也无关宏旨。而书,则像标签一样,一辈子贴在你身上。

    读者。要特别明确你这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谁。是同行、大中小学生,还是“普通读者”?还要再细分,其实没有“普通读者”,也没有“一般读者”,读者都不一般。而且,对读者要体贴,在酝酿、写作和修改的全过程,心里要一直装着读者,像邹韬奋先生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最简单的问题。比如:需要交代多少背景资料?需要图表辅助说明吗?都跟读者是谁关系很大。

    聚焦。一本书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想解决所有问题,最后连一个问题都解决不好。写书最忌枝蔓。尤其是第一次写书的新手,容易犯“包罗万象”的毛病。

    卖点。要清楚知道这本书与同类书的区别,能够提炼出卖点(selling points)是什么,而且要在内容简介、序言等处交代明白,更重要的,要贯穿全书。关心卖点不丢人,不该难为情,不只是编辑和营销人员的事。没有卖点,或者没交代好卖点,反而是对读者不负责任,后果是要么是该读而没读到,要么是读了发现没必要读,徒然消耗了时间。

    二、内容和写法

    书名。书名应直截了当提示出书的主题、内容和特色。书名不宜太长。最坏的书名是博士论文的题目,或者课题的名称。应根据修改完善情况、出版市场常理和读者心理进行调整。适当时候可以增加副书名,以破折号链接。书名不要重复,你也不想搜索某个书名时,出来一大串同名书。取书名不宜跟风,否则你还没开始写作,就拉低了书、作者和出版社的档次。再高明的模仿,也是赝品。一般人不要故意别出心裁,把姓名、书斋名嵌入书名。除非您不一般,除非您是钱大昕。

    内容简介。现在是注意力短缺的时代,很少有机会让人翻到你这本书。大多数人是靠书名、作者、内容简介、封面、出版社,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是不是他需要的,该不该掏钱购买。内容简介应概述书稿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重要成果和撰著特色,突出本书的创新之处。简单罗列各章节标题,是最不像内容简介的内容简介,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和出版社的敷衍了事。连写200字的内容简介都不够真诚,怎么能让读者真诚地掏钱、真诚地阅读?

    作者简介。简介宜包含真实姓名、所在单位、职称、职务,特别是研究专长,以及所获人才称号(现在可是三山五岳大江大河学者时代哟)和奖项,取得的成果,发表过的主要著作、论文。为促进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推荐提供电子邮箱。

    架构要清晰。章节的安排要有内在逻辑。章节不宜过少,四章(含)以下是不合适的;也不宜过多,让然感觉根本没有章、只有节。

    重点突出。要重点体现作者本人及其团队最核心的贡献,重点呈现最吸引目标读者的内容,其他的一笔带过即可。

    前序后记。书稿主体之前一定要有序言或导言。最好是序言,其中要醒目开列本书的贡献和特色。

    标题不宜过长。标题层次要清晰,不宜过多。

    行文要简洁。应学道家“损之又损”的方法,达到“减一分则太瘦”的程度。大多数书的废话太多。废字也多,比如删去5000个“的”字往往可以让一本书清爽不少。太厚的书也不适合当前读者的阅读习惯。写书不是祥林嫂,话可以来回说,字不能来回写。

    语句要通顺。建议一边写、一边读,最好能读出声来。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大多数可以通过读(出声来)来发现。读起来抑扬顿挫的,一般都是好书。

    标点不是小事。如果你是在写一本书,而不是在菜场上“唠嗑”,就不要“一逗到底”(指一段不太短的文字,除了最后一个标点是句号,其他都是逗号)。

    严谨细致。图书差错率的标准是万分之一以下(注意是万分之一,不是百分之一)。也就是说,1万字不能超过一处错误,一本20万字的书有20个错误就是不合格产品,如果被抽查到,就会登上中央电视台被曝光。这时候以前的什么荣誉都黯然失色。这些差错包括错别字、语病、标点错误等,也包括事实性差错。

    事实。不能出错,是硬伤。比如练习题的答案对不对,某地是地级市还是地区,某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数据准不准,等等。

    统一。出版社的编辑都是“统派”。同一个东西,前后两三种提法,在出版上是不大不小的硬伤,就要触发编辑的洁癖了。

    引文。要标明出处,要核对精确,尽量避免转引。不能抄袭。其实抄袭也是太傻。

    所谓主编。少做主编的书。铭记“木桶理论”,一般撰稿者三人以上的书,水平与写得最好的人无关,而是比写得最差的人还要差。如果非要多人合作,那么必须安排一位敢动刀斧的人负责认真统稿,记得打着老大的旗号。老大太忙,在写书乃至统稿这件事上,大多时候比不上负责任的老小。如果是多人作品,序言和后记还可以交代交代分工,多少有点文责自负的意思。

    持论公允。不偏执,不发怪论。出版跟学术一样,是公器。既然是公器,就不能私用,不能泄私愤。拿不准的地方,看看人民日报是怎么提的,要讲四个意识。

    三、出版的一些规矩

    题材。党史、军事、民族、宗教、外交等题材的书,最好找专门的出版社。

    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及现任或曾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姓名,每遍读到都要多看两眼。最不可能出错的地方,往往就会出错,而且一错就是大错,无可挽回。所以,如果完全没有必要,就不提。

    引用他们著作的,均需核对原文,注清出处。要以最新权威版本为准,而非以先前版本或者报纸、网络版本为准,学术著作中意在强调不同版本之区别的除外。不引用未经公开发表的论述,不提及未经公开报道的活动。

    地图。地图造成的出版事故不胜枚举,建议可以用文字交代的,就不用地图了吧。

    出版的规矩远不限于上述三条,欲知其详参见本文最后一条。

    四、谁可以帮你

    经典。找两本经典翻一翻。就算咱自己写不出经典,起码也得有点经典的“气象”嘛。

    规范和词典。遇到把握不好的地方,勤查相关的规范和词典(包括新华社的译名词典)。另一个办法是找两本本社或其他权威出版社的同类型、同学科图书比对,照猫画虎。

    师友。请几位老师、朋友、学生好好通读几遍自己的书稿,一是挑错误,有些盲点自己看八遍也看不出来,别人可能扫一眼就发现了;二是寻求修改意见。一般修改意见或多或少总是有些道理的。不要都指望出版社的编辑,他们也不是万能的。

    编辑。写书过程中,如何遵守规矩、避免错误、写得更好,关键还是要找到靠谱出版社的编辑。时时交流,写完一部分就请编辑看一看,及时调整。避免全稿写完,木已成舟,发现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划得太远了。不改吧,心里疙疙瘩瘩;推倒重来吧,又没有否定自己的勇气和坦诚,或者可能连时间都没有。

    在写书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留言,兹清选择耐看的,为你解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编辑退稿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le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