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年的期待、对于年的记忆,仔细想来,都是你带给我的。
农村的年一向是热闹的。农历二十六开始,我们家所谓的“转转饭”就开始了。伯父他们具体安排到哪天,有时候是随机的。但到农历二十九或者三十左右,就都会回到范家湾团聚,准备过真正意义上的年了。
和很多小孩不同,我对小时候的年的记忆,是那些和你一起准备的仪式。
做祭祀用的蜡烛纸钱、准备红纸写毛笔字、一段很长的祭祀念词,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默认的过年仪式。而有一些仪式,你年迈以后,我也很多年不再跟着你做了。
比如白色的蘸蜡。不知是因为小时候穷,还是板桥的商品经济不够发达,过年时祭祀时要用的蜡烛,不是直接买来的,而是自己做的。
首先要的是竹签。农村大概最不缺的就是竹子,这一象征谦虚、高风亮节,还自带清香的植物,大概是最合适用在这种场合的。山上砍下之后,要做成细签状,再放到冬天农村最常见的火炉上烘干。一定不是用大火直接烤,而是用火的余温慢慢烘。
然后裹上灯芯。灯芯的纸张需要裁剪成细条长,再完整地包裹烤干的竹签。对了,竹签的顶部,应该还要裹上一丝棉花。这是个精巧的活儿,小时候,你应该教了很久我才学会吧。
妈妈一般会准备一个不常使用的锅,可以用来融化蜡块。蜡块融化后,要将竹签翻转过来蘸蜡。蘸蜡的工序,不能一次完成。印象中我记得是三轮,蘸完一轮之后,要等蜡油冷却凝固后,方可再蘸一层蜡油,一直重复到合适的尺寸。
等最后一层的蜡油干了以后,把蜡烛抽起来放到堂屋的框里就好。这样的蜡烛,我记得,可以燃好久好久。有的时候久到吃完年夜饭,堂屋桌子上祭祖用的蜡烛,还亮着。
纸钱的制作稍微简单些。只是从镇上买来钱纸,进行裁剪后,再用特殊的工作凿打即可。
裁剪红纸写毛笔字,在对比之下,也显得稀疏平常了。细想来,我们家是过年时自己写春联、不从外面买春联的小家,手机里,也还存着今春时,在叔叔家写春联的照片。今年这个任务,似乎要交给妹妹了呢。
在漫长的准备之后,我们家的年,好像才真正开始了。
在那一顿团圆的年夜饭前,还有一小段以前总觉得有些长的时间,长到以前妈妈总会说,菜都冷了。那是一个祭祀的仪式,要跪在堂屋前,给逝去的先人献饭,对着福祉簿念词。
我呀,那个一直围着你绕的小孩啊,总会在妈妈备好饭菜后,和你一起准备蜡烛、纸钱、酒杯,看你虔诚地跪在香火前念词。这样的念词,陪伴了我一年又一年。
可我有的时候,总听不清你到底念了什么。只依稀会出现你的名字、伯父们的名字、爸爸的名字,大概可以猜出,在祈求先人保佑这个家庭,都能岁岁平安吧。
那个时候我也不懂,为什么这个仪式这么长,长到屋子里的饭菜都凉了、大家都等不及饿了。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你,除了想要先人照拂后代,是不是也在思念着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吧。
你知道吗?在写这个时候,你做蜡烛的那段,我搜了好多资料。原来裹上蜡油的那个工序叫做蘸蜡,竹签顶部的棉花,我也是经提醒才想起有这道工序。我想我肯定还是忘了一些步骤吧,但我也不能再跟你探讨了,也不能再问你,我小的时候做的蜡烛是怎么做的。
原来,这个制作蜡烛的工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啊。
原来,你也会变成那个,在香火上被怀念,一直照拂我们的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