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W27|情感:自恋与依恋

W27|情感:自恋与依恋

作者: Sonnar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10:22 被阅读38次
by huozhefoto

情感,是灵魂的证明。

一个人天赋很好,又能在思维和身体上花很大力气时,这个人就可以锤炼出非常好的能力。
假如人还是在孤独中,那么人很难有幸福感。
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是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

生命主要有两个维度

  • 自恋展开的维度
  • 关系构建的维度
    太缺乏关系这个维度,生命仍然会有苍凉感,甚至是致命的孤独感。

依恋的形成

依恋的类型

  • 安全型:是因为我对你的渴望,得到的是比较一致的积极回应,而最终我确信这份表达是基本受欢迎的。
  • 回避型:是因为我对你的渴望,得到的是一贯冷漠的回应,而最终我阻挡住我对你的渴望。
  • 矛盾型:我不能从你那儿得到稳定风格的回应,你忽冷忽热,于是我的情感表达矛盾了起来。
  • 紊乱型

自恋是依恋的对立面,彻底的孤独,会带来彻底的黑暗。

自体客体:让自体能够伸展、表达自己的能量。母亲相对婴儿是客体,在婴儿这个自体之外,觉得“你好像是我自身的一部分,我可以像控制自己的手臂一样控制你”。让婴儿感觉妈妈好像是他自身的一部分一样好使,婴儿的能量因此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向妈妈去表达了。
依恋最好是在孩子的时候完成,如果是一位成年人,还没有学会依恋,这就会变得很麻烦。这是因为人都是自恋的,而依恋意味着你要低头。
成年人和孩子一样需要情感,但相对有充分的资本可以自恋,或至少去保持自己的骄傲。我能照顾自己,为什么要向你表示低头?就算你再爱我,我还是想保持我的自恋和骄傲,而且我也有能力保持。最好是在孩子时学会依恋,学会低头,学会去信任一个有力量同时又善意的情感对象。

  • 依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向情感对象打开。依恋的类型可以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
  • 依恋的发生是因为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永远都在寻找“你”。如果我对你的渴望得到了积极回应,那这份动力就在我和你之间建立了一份链接,我就会表达对你的依恋。
  • 依恋的对立面是自恋,也就是你的生命力都憋在自己体内,对外部世界失去了兴趣。咨询师对这样的来访者,妈妈对最初的婴儿,都需要扮演自体>客体的角色,让自体能够伸展、表达自己的能量。
  • 妈妈以及其他抚养者要允许儿童使用自己。孩子,特别是婴幼儿,需要“我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个世界”的感觉,这样他才能够把他的动力指向客体、指向万物、指向世界,成年人也是一样。
  • 最好是在孩子时学会依恋,学会低头,学会去信任一个有力量同时善意的情感对象。希望在“我”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善意的“你”存在,这时“我”愿意向“你”低头。

“ 两种妈妈,与两种孩子 ”

自恋和依恋的重要区别
学会了依恋的人,他会拥抱真实世界;
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如果依恋没有形成,该怎么办?
首先,要看破自己重重的心理防御,透过这些复杂的防御,看到自己的初心,也就是我们说过很多次的: “ 我 ” 永远都在寻找 “ 你 ” 。
同时特别重要的是时间累积和空间变换。如果一份关系伤透了你的心,你经过认真考虑,知道这份关系已经没有希望,那么可以变换空间,换一个人去寻找。
同样重要的是当你基本断定,一份关系是OK的,那么,请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关系的基本稳定,逐渐在这个关系中,去实现依恋的完成。
基本稳定的关系背后,依恋完成的背后,都藏着对人性的深刻信任。
而一直停留在自恋中的人,容易呆在自己的世界中,并认为自己的世界才是精神的归宿。
得到
自恋和依恋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学会了依恋的人会拥抱真实世界,而一直停留在自恋中的人容易待在自己的世界中,并认为自己的世界才是精神的归宿。
依恋的形成,需要孩子有一种基本的感觉:妈妈基本上是“好”的,有时候是“坏”的,但“坏”不会淹没“好”;我基本上是“好”孩子,有时候是“坏”的,但“坏”可以被接纳。
如果依恋没有形成,首先要看破自己的重重心理防御,看到自己的初心:“我”永远都在寻找“你”。生命原本的样子就是我们一方面试着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另一方面在寻找情感依恋。

依恋“你”,排斥“它”

在“听话教育”中长大的孩子,身体容易迟钝,因为身体和自己头脑的链接被切断了,相反,在自由和爱中长大的孩子,身体容易敏感,因为身心合一。
自恋和依恋,还会带来一个很重要的影响——身心分离和身心合一。
得到
如果外部世界是充满敌意的,是“它”的世界,那“我”就会倾向于控制一切,并陷入自恋;但如果外部世界是基本善意的,是“你”的世界,那“我”就会放下控制,把“我”交付给“你”,这就是依恋。
自恋和依恋不仅仅是情感的事情,也是伟大的隐喻。婴儿依恋妈妈,孩子依恋大人,成年情侣依恋彼此,这都是在皈依“你”的世界,“我”之外的世界是何等丰富宽广,而自恋的世界何等孤独狭窄。
我们陷入自恋和控制中,是为了防御外部世界的敌意的“它”,这时我们还需看到我们内在也住着一个“它”。在“它”之世界,我们会切断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选择封闭。
自恋和依恋还会带来身心分离和身心合一。当我们想切断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时,会切断头脑和身体的联系;而当我们愿意和外部世界保持链接时,也会保持头脑和身体的天然链接。

晕车的隐喻

我们与车、船和飞机这些交通工具的关系,的确有自恋与依恋、控制与失控的隐喻。

如何治疗

先在防止晕上做足功夫,例如准备好晕车药等,这让晕的人知道,是有充足准备的;
治疗的核心,是感受身体的感觉,当身体能很好地感受时,就意味着放松和信任就发生了;
治疗的障碍,是一个人在强烈控制中,而这时他的身体和头脑都是紧张的,所以当感受身体没办法进行时,可以让他谈谈,自己在控制什么;
控制都是为了对抗失控,而失控的原始体验,是情感依恋的失败,如果能说出这份失败体验,会很有帮助;
治疗的关键是身边有一个信任的人,对于晕得程度很厉害的人,这是必不可少的。
得到
晕车、晕船、晕机,都是和控制感与失控感有关,背后也有自恋和依恋的深刻隐喻。晕,就是失控感。控制都是为了对抗失控,而失控的原始体验,是情感依恋的失败。
关于胃的不舒服和呕吐,也有深刻的隐喻。在婴儿时,我们必须吃进妈妈的奶水或妈妈给的其他食物,否则就会死。如果婴儿感知妈妈是敌意的,那么他会有恐惧和担心,好像这份食物有毒,他吃了之后会抵触,严重时想呕吐。

我可以不依恋任何人吗

整个专栏就在讲两件事:成为自己,找到你。后者就是完成依恋,如果按逻辑来讲,它涉及到这样几个问题:
看到自己对依恋别人的防御;
看到自己对关系的渴求;
在时间累积和空间变换中,逐渐和另一个人,建立起真实、全面而具有深度的情感关系。


一个人假如还在孤独当中,很难感觉到幸福。是的,曾经我我感觉自己是孤独的。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进入到自己的内心。

对外界对他人是充满的不信任感。即使在两个人的关系当中还是会充满着恐惧。

曾经的自己一度陷入自己的全能自恋之中。害怕失控认为除自己之外,任何人都做得不够好。

相关文章

  • W27|情感:自恋与依恋

    情感,是灵魂的证明。 一个人天赋很好,又能在思维和身体上花很大力气时,这个人就可以锤炼出非常好的能力。假如人还是在...

  • 情感1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复盘)学习DAY30

    一、复盘内容 预告: 自恋与依恋情感01 | 依恋的形成情感02 | 两种妈妈,与两种孩子情感03 | 依恋“你...

  • 5月30日 复盘行动DAY33 心得

    一、复盘内容 问答:尊重边界,伸展自己复盘:关于“身体”主体的回顾预告:自恋与依恋情感01: 依恋的形成情感02...

  • 依恋与自恋

    所谓依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向情感对象打开。依恋的类型,可以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一般人都属于前...

  • 自恋与依恋

    一个人的生命主要有两个维度:自恋展开的维度和关系构建的维度。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起自恋而最终又放下自恋的过程。 所...

  • 自恋与依恋

    以前,某国王曾做过一个臭名昭著的实验: 他把二十多位刚出生的婴儿强行从父母身边带走,只提供丰裕的水、食物等物质生活...

  •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题七-情感的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

    一、自恋与依恋 依恋意味着我能够向你表达出我的动力,分为完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依恋的对立面是自恋,妈妈对...

  • 预习:自恋与依恋

    一个人的生命主要有两个维度:自恋展开的维度和关系构建的维度。 当一个人投入地工作,投入地去爱时,幸福就会降临,然而...

  • 619自恋与依恋

    武志红有一个重要观点,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都在寻找你。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终究是在关系中成长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

  • 【133/1000】自恋和依恋

    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情感|两种妈妈,与两种孩子 01 自恋和依恋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学会了依恋的人会拥抱真实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W27|情感:自恋与依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qp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