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子之矛,击子之盾,何若一电棍?》中,椰菜君引用了一篇论文,叫做《电击痉挛疗法用于自闭症治疗》,有几位家长对此表示关注,这里介绍一些背景和详情。
椰菜君刚开始接触自闭症家长的时候,曾经听到这么一件事情,说是某牛逼机构,会按孩子的病情程度,看人下菜,分入不同的班级。比如,轻度的孩子,那是热烈欢迎,放在一等班,人来客往,都拉出来展示成效。要是重度的孩子呢,先是温言劝退,劝退不成就编入四等班,不说严防死守,也是藏在深闺,密不示人。
此等事情是否普遍就不得而知,真假也需要考证,但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重度自闭症患者的一个困境,即有意无意地被忽视。柿子捡软的捏,是人之常情,机构要运营要赚钱要考虑成本要考虑观感,尽力招收轻度患者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不幸的是,科学研究也是如此。虽然不是做生意,科研也要考虑投入产出,啃硬骨头的后果多数是崩了牙齿。比如,你做研究总要评估患者的情况,评估进步程度吧,若是患者都不能表达自己,甚至都不能配合你的研究,你指望得到多少结果,可以拿来发表论文呢?不若找一些轻度患者,别说实验容易做,就是靠患者自身发育、自身状态波动,也都能弄出一些不坏的数据,再加上如花妙笔,不愁没有文章发表,不愁没有经费到手,不愁没有媒体来访,不愁没有家长来追捧。这样皆大欢喜的事情不做,去碰重度患者找不自在?
因此,重度自闭症患者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给家长所带来的精神和经济压力非常之大,其治疗绝不是靠爱心发电能解决的。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非常之事,或许要行非常之法。
《电击痉挛疗法用于自闭症治疗》是少有的一篇关注重度患者中的重度患者的治疗研究。这些自闭症患者的并发精神症状,如此文关注的紧张性抑郁障碍和自残行为,已经到了药物没有效果,并且危及自身生命的地步。根据作者的研究,使用被心理学者所唾弃的电击痉挛疗法,真是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对这些并发症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除了对既往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外,此文还列举以一个电击痉挛疗法治疗紧张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病例,因椰菜君非是专业人士,故勉强节译如下,以供参考:
一名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和周期性情绪障碍的17岁女孩,因躁狂症状加重,包括易怒、失眠、说话压力大、思绪奔涌和注意力分散等症状,而被送往精神病科住院治疗。她之前的门诊用药包括奥氮平、锂、氯硝西泮 。住院期间,为稳定躁狂症状,医生将奥氮平改为氟苯那嗪。然而,随着躁狂症状改善,患者又出现阵发性的蜡样屈曲(就是身体可以被他人像蜡那样随意扭曲摆放),齿轮样僵硬(即在病人放松的情况下,医生扳动他的手脚,仍会感到喀喀喀像齿轮一样的阻力)等症状;患者会保持特殊的身体形态长达几分钟而不能自己改变;患者还出现饮食困难,不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经综合评估,医生确认上述症状为紧张性抑郁障。在使用8毫克劳拉西泮治疗无效,患者继续出现动作缓慢和随机“卡住”的情况后,医生决定进行12+12疗程的电击痉挛疗法进行治疗和维持。 在疗程快结束时,患者开始做一些日常活动,对周围的环境和医务人员更加敏觉,反应更快,互动性更强,运动更加灵活,能够自己吃饭,而且讲话更加清晰。家属报告说,与入院时相比,患者更接近平时的状态。
关于重症自闭患者和电击痉挛疗法,在自闭症科普网站spectrumnews.org都有专文谈论,在此不详细转述。总的看来,对于重症患者,至少在并发症药物无效的情况下,电击痉挛疗法可能带来惊人的效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电击痉挛疗法的固执偏见——主要是媒体各种渲染的结果,不仅患者、患者家属,甚至大多数精神科医生,都对这种成熟、安全的治疗方法存在非常大的排斥心理,以至于虽然早在1943年就已经成功应用于3岁的患者,现在却在谱系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身上使用甚少。此外,由于该疗法的特殊性,基本没有可能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因此扩大和深入研究其疗效都有很大的阻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