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进中科大,18岁进麻省,一位来自中国的"天才少年",解决了困扰全世界107年的难题。位居《自然》杂志发布2018年度科学人物榜首。
曹原——2018年度科学人物榜首会当水击三千里,自古英雄出少年
96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的曹原,从小就对电子产品十分感兴趣,经常跑到电子市场买一堆电子元件回家组装,最喜欢的事就是研究电子线路。经常是把电子产品拆了装,装了拆地去研究。
11岁他成功考入以"超常教育"闻名的深圳耀华实验学校,从此开始了他一往无前的开挂人生。
曹原中学时期他用3年时间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这些普通人需要7年时间学习的全部课程。而且他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在家里、学校都弄了自己的实验室。喜欢做实验、不服输、爱动手的性格让他脱颖而出,以理科669的高分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挑中送进了培养未来科研领域领军人物的"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家长学校均开明 绝知此事要躬行
刚进入耀华的时候,曹原就放飞了自我,不仅拆过学校的课桌、椅子、黑板,连老师的讲台都没逃过他的"毒手"。上课的时候他还经常会踊跃地问问题,有时让老师都难以回答。
在家里,他为了做实验,曾把妈妈的银镯子放到硝酸里合成了硝酸银。学业繁忙,但他每天回家之后还要再花1、2个小时鼓捣他的化学试剂。
尽管这些举动可能看起来有些调皮和不务正业,但是学校和曹原的家长非常开明,不仅不反对他做这些带有一定危险性和耗时长的实验,还非常支持他多动手去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4岁他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在一众天才中依然卓尔不凡。物理学院的丁泽军教授,因严苛的教学风格被人称为"丁老怪",一般人根本无法进入他的法眼。但他却对曹原青眼有加,称赞曹原"很聪明的家伙,计算机物理课程中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章,他一个寒假就做完了!"
丁泽军教授曾长淦院长也说,"他太厉害了,我实验室出了很多位郭若沫奖,但他在其中还是非常特别。"
曾长淦院长连他的学霸同学们都非常钦佩他,觉得他简直是一个怪物,甚至可以成为下一个庄小威(庄小威,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成为第一位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华人科学家)。
2012年,他16岁的时候,被中科大派去美国密歇根大学交流。2013年,他被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去做两个月的科研实验。2014年,他奔赴美国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学位。
曹原获得郭沫若奖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分辛苦一分才
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物理老师黄佳堂说过的一句话让他念念不忘:如果谁能在常温状态下,发现一种超导材料,就可能颠覆世界。
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发现汞在冷却至接近0K(-273℃)电子具有超导性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致力于寻找一种低成本的超导材料。但100多年过去了,却依然处于摸索阶段。
曹原在攻读博士之时,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归超导电性。他推测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时,轻微角度的偏移可能会让材料发生巨变实现超导体性质。
实验室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能让他放弃,他依然自信乐观地说:"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吃一堑长一智,做得多了,慢慢有经验了,自然就攻克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他克服了各种极端困难在一次实验时发生了奇迹。当他将两层石墨烯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他们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成为超导体。
2018年3月5日,他将论文投给了世界顶级科刊《Nature》,而让许多科学家都望尘莫及的《Nature》竟然在一天之内刊登了两篇22岁少年的论文,一时间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叹。
因为这项发现是自1911年来,107年间超导体研究的重大突破。
激动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同胞们,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表示"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能做的太多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这项研究成果公布之后,石墨烯的初步商业化就已经开启。同时众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加入。曹原发现的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这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
他曾经得到过加入美籍的机会,但是他选择了放弃并且回到了中国,这个简单纯粹的少年说了这样一句话来表达他的心声,"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的"。
作为年轻一代中最出色的代表,他希望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为中国科技创造更多的奇迹。
少年强,则国强。正是因为有曹原这样意气风发的少年们,我们才有更多的科研人才,才能真正拥有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有底气、有实力地站在国际舞台上!愿有更多像曹原一样的少年,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