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心的几个小方法
2023年11月15日分享
一、好奇心的来源和好奇心的三个阶段
(一)好奇心的来源
先给大家举一个牛顿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苹果砸在牛顿头上这个事情,但是只有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其他人可能对苹果砸在头上,没有经过思考,或者没有经过后期的研究,没有什么成果。
引出今天要讲的话题:好奇心。
好奇心从很早很早就已经有了。是人从原始社会,钻木取火、建房子、打猎、食物等等,一步一步进化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至于进一步到我们现在发展非常迅速的,今天,都离不开人们的好奇心也就是探索之心。
所以说,自从有了我们人,我们的大脑就开始不断的探索新的东西,就有好奇之心。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的发展进步。
好奇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第四驱动力,另三个是食物、性、建房子。
(二)好奇心的三个阶段
1、本能阶段。
2、为什么阶段。
3、求知欲阶段。希望能创造给人类留下知识财富。这也是臻臻姐经常说的,我们我们要创造价值。我们活着一辈子,要为社会多创造价值。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在1910年提出了好奇心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儿童时期想要探索和考察周围事物的欲望——与其说这是脑力活动,倒不如说是一种本能;
第二个阶段,儿童的好奇心开始变得更加社会化,当他发现其他人是有用的信息来源后,就开始提出无穷无尽的“为什么”的问题,而具体的答案本身并不如这种收集和消化信息的习惯更为重要;
在第三个阶段,好奇心被转换成“在观察事物和收集信息过程中所激起的对问题的兴趣”,在这一最终的阶段,好奇心变成了一股能强化个人与世界联系的力量,为个人经历添加了趣味性、复杂性和愉悦性。
二、好奇心是把双刃剑
刚才说到了好奇心,从很早很早以前有人有大脑有思考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这个好奇心呢,它也是把双刃剑,并不是说一味的去好奇、去探索去追求就行了,举几个反面的例子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说我身边的例子吧,我前两年办过未成年人抢劫的一个案子,是几个十五六岁青春期的初中小男孩,当然,有的已经不上学了,他们两两结伙,骑着摩托车,晚上趁马路上人非常少的时候,就是抢劫路边经过的一些人的钱呀,手机呀,包啊什么的。
当时去提审他们的时候,告诉他们,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他们有的非常的不以为然,就觉得这种事情很刺激。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有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吸烟、酗酒、夜深人静的时候飙摩托车飞快,我就亲自办过一起案件,这个小男孩他骑摩托车晚上喝了酒,是大年初三的时候,一下子撞到一棵树上当场死亡场面非常的惨烈。
我接触过这样的孩子,因为也研究心理学,知道他们内心是在寻找一种刺激感、快感或者说是想一种新的体验,好玩等等。
因此,好奇心有时候需要加以限制。
群里的妈妈,有时的孩子比较小一些,因此给大家提醒一下。
但是对小孩子来说,4岁之前小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爱问为什么。孩子过了4岁,好奇心开始减弱,因此家长要多引导孩子,去探索,可以多读些书,多去一些地方,让孩子去体验,去感知。
另外,给大家提供一个对孩子的提问回应的方法:是鼓励性的回应与反问,要互动、解释、探讨。
大量互动,大量多说话,可以让孩子变得聪明,而让孩子看电视,不能回应他,这样不可以。
三、保持好奇心的六个方法
先分享一句话:好奇心来自知识的缺口,越是知识多的人,越有好奇心。
举例: 《好奇心》这本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名抑郁症患者,为了治好自己的抑郁症开始考各种证书,学习读书。后来,他的抑郁症好了。
因此说,学习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好奇心的作用。可以治疗抑郁症。
我原来接心理咨询个案的时候,也接触过几名抑郁症的患者,我发现他们的内心就非常的空虚、迷茫,沉浸在抱怨自责中,没有目标,我有时候给他们规划出来,我一般在咨询的最后都会提出我的小小建议,建议他们每天读点书,学点习。
有的人呢,他听了我的建议之后,慢慢的每天开始学习看书,听书状态越来越好,能看得出来。那可能就不听我的建议,还是重复原来的样子,那就很难从抑郁的状态走出来。还是说对社会对生活,对未知的一切充满好奇去探索去学习,我们慢慢的就会从一些不好的状态中抽离出来。
再给大家提供几个保持好奇心的小方:来自《好奇心》书
第1个是保持虚心若愚(stay foolish)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面对周围的一切,都有一个虚心谨慎的态度,虚心去学习,而不是非常傲慢。
臻臻姐也经常给我们分享一些成功的人,其实他们都有一个特质就是是非常的虚心学习的,而不是说因为自己成功了,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样子。
第2个是建造数据库。
就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大脑里的知识必须有大量知识做基础、做支撑,也就是说有很多很多的长期记忆,在这些基础上,才能有好奇心。
我们没事的时候,就读书一直往我们大脑这个数据库里装东西就行,有很多的灵感来源,并不是说一下子就想出来的,它是有前面大量的积累,大量的数据做支撑。
第3个是“狐猬”精神。
狐狸为了生存,知道的事情很多,我们要涉猎广博。
刺猬知道一件事,你一来我就蜷起来,你在涉猎广泛的同时要深耕一项。
就像IBM里说的T型人才,知道很多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特别强。
比如:查理芒格:深深扎财务、投资,也懂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艺术,没有他不关心的。
达尔文:他在生物学领域是专家,实际上他涉猎广泛。
第4个是询问关键的“为什么”。
现在,很多人不擅长问“为什么”,只擅长搞定对方。
书中,举例子去谈判,小公司给大公司提供原料,双方僵持不下,就是谈不成功。后来,谈判专家来了之后,就问了其中一方一个“为什么不同意跟对方签合同”,深入了解一下原因,了解了原因之后,把这个事情解决了,然后谈判就成功了!
第5个是做一个思想工匠。
如果有一个好办法,好点子,要去打磨它。
比如:富兰克林找了一帮人往海上撒石油,看看能不能影响这个波浪的起伏。这就是亲自去验证,去摸索,去尝试,看看真的能不能实现,如果真的能实现,以后大风大浪的时候也可以去航海航行了,只要往海上撒石油就能避免风浪了。
第6个是质疑你的汤勺。
安迪.沃霍尔有一句名言:“我喜欢无聊的事。”
名言“如果你觉得一件事很无聊,两分钟,4分钟,8分钟依然很无聊,那就16分钟,32分钟,直到你发现不无聊。”
说明无聊的事,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情很无聊,你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比如:我做饭,我原来,就觉得做饭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买菜做饭刷碗,好像周末一天三顿饭都是在买菜做饭刷碗,再买菜,再刷碗,做做饭,一天都是在干这件事情。前几年我就觉得特别浪费时间,也不怎么会做,做的也不好吃!
后来生了二宝之后,我开始跟着厨师学,然后让厨师到家里来或者是出去学,开始慢慢的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学了一些菜也很享受,其中现在觉得每天给孩子们做饭,去买菜都是一种很享受的过程,在厨房忙活,嗯一个小时做出一桌子菜来,然后家里人吃的光盘很有成就感!
你原来觉得无聊的事情,带着一颗好奇探索求知的心去做的时候,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也有一种活在当下的感觉!)
今天分享的小故事就是关于我学做饭的。一会分享给大家!
我们现在天天都在挑战无聊,我们希望生活变得更有趣、更丰富、更棒,但是我们的内心却变得更加空虚,
实际上,如果你能够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仔细盯着他们看的话,一定能看出不一样的东西,要学会注意力转化。
比如说煎鸡蛋,400个。
好奇心是锻炼出来的,内心的敏感度。
朱熹:格物致知。
麦金纳尼:“当你生活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你可以选择如何看待你周围的事件,我们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一遍一遍,看着每天的东西,从不多想它们是如何成为现在这样子的,或者为什么保持现在这个样子,也不知思考怎样才能使它变得更好,或者我们可以选择去了解它们,一旦选择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对它们产生了好奇,我们其实就选择了让自己永远不会感到厌倦!”
说明,好奇心这个东西是可以练出来的,需要你不断的去思考,去质疑你的汤勺。
第7个将谜题变成奥秘。
将解决一个一个的离奇变成探索奥,列如:信息密码情报合影!“知识就是力量!”
四、我自己的例子,我的好奇心和学习方法
(比如,我就是生活在一个小地方,可能物质条件环境没有大城市好,学习的途径比较少,我就抓住每根稻草,比如咱们臻品牌,当时是在线上学,还有心理学,原来也是在线上学,后来有线下的平台就抓住每一次线下练习的机会,现在有线下的唱歌跳舞,原来只有小孩学的地方,没有大人学的地方,现在是刚开了,我现在就去学,因为那时候上大学的时候就很羡慕别人上台表演唱歌跳舞,现在都大学毕业快20年了,终于有机会学了,虽然学的比较慢,不过我很喜欢自己去挑战和探索,也是因为自己有好奇心吧!)
另外,给大家说一下我比较喜欢的学习方法。
我这几年考了很多的证书,也涉猎特别多特别广泛,我就觉得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底层逻辑。
像臻臻姐叫的穿搭,扬长避短,就是底层逻辑;吃饭的底层逻辑,既不是少吃也不是多吃,而是营养均衡,合理搭配;心理学爱就是底层逻辑。前两年跟我一块学习的一个朋友,我都学了这么几年,我感觉孩子还有老公家庭特别的好,特别的幸福,而他现在还一直在跟老公冷战,孩子也觉得这个妈妈不太好,我就觉得同样是学习一定要学到精华,学了之后要去用。
再比如说,我前两天去学非洲鼓,上了几次课之后,我发现每次学的歌儿拍的都不一样。那我就自己总结规律,有42拍43拍,还有41拍的总结完之后我就去问老师,我说老师你跟我。说一下这个底层逻辑是什么,因为我也不太确定,然后找老师求证之后确定下来基本的手势是不会拍错,然后老师教的那谱子呢是在基本的基础上更加的情绪化拍出来更好听,但是我有一些基本的有些基本的小演出,起码不会出大错误!
另外唱歌、跳舞也是情绪的表达,底层逻辑也是为了表达情感和情绪。而不是纯粹的光在那做动作,或者是纯粹的没有感情的歌唱。
然后说到我的专业,我是学法律的,也是学了很多年了,有很多小伙伴可能认为有这么多的法条需要背脑子,怎么能记下来,说实话,我当时考司法考试的时候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过的,不过底层逻辑也很简单,就是把法学理论学好,然后把各个部门法的总则学好,掌握了一些法律关系以及构成要件就行了,他的各个条文,因为他也经常修订和修改,到时候能第一时间查到就行了。
当然所有的底层逻辑,老师不可能上来第1节课就告诉你告诉你了,咱们也不可能听懂这些底层逻辑,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因此咱们需要多学习来扩充自己的数据库(刚才分享的保持好奇心的第2个方面就是建立数据库),到时候老师讲了一些知识之后,咱们融会贯通,就会悟出或总结出其中的底层逻辑来了,任何知识都是相通的,掌握了底层逻辑之后,每一门课嗯和每一门课之间都差不多。
再举个例子,练瑜伽呀,唱歌呀,跳舞呀,都离不开气儿,这个呼吸很重要。这也是底层逻辑。
啰啰嗦嗦,分享了这么多。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大家还记得我分享的第一部分当中好奇心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求知欲。
就是要为社会创造些什么,其实我也觉得能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贡献,才是自己价值的体现,因此我在输入的同时也经常的输出一些东西给大家,能多分享的就多分享,还要学以致用,这也是跟臻臻姐学的。
同时我也比较喜欢写文章,把我学到的一些内容的一些具体做法都通过小文章小故事的形式分享了出来,我觉得这些积极正向的文章,如果能为孩子为家庭以及为社会留下些什么的话,我觉得也很有价值与意义。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愿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自己,永远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好奇心,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知,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