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与同学聊天,今早萌生一个绝好的想法:约定一段时间内每人必须写一篇文给对方,可以评析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这样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随时随地发现美的能力。能坚持当然更好。
可是寻找主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像伊拉斯谟一样,我总是突然间接撞上主题——尤其在遭遇挫折或身处逆境的时候。我由此得出结论,安逸是会杀死一个人的进取心和灵感的。可是若总处在困境中,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研究,会导致“习得性无助”。所以,若是一个人终生都无法突破困厄,但仍然保持了锐意进取的精神,这样的人绝非一般人,早晚都会大放异彩。也就是说,我并不完全认同“习得性无助”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当然一定有积极的一面,凡事并不会百分之百地符合某种理论。尽管如此,塞利格曼先生已经相当了不起了。最起码人家汇总事实之后经过分析概括,经过整合,提出了自己新的发现。那我有没有自己的发现呢?
做为一个观察者,我不过刚刚明确了自己的身份而已。之前都是站在我自己的世界里看别人,从来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看别人。后来偶然发现之后我才决定改变自己观察的身份和角度,但因为多年的积习一下子很验证改过来,只能走一步反思一步了。
即便如此,发现和有些人说话很舒服,好像每一句话都有如和风,不轻不重;但和有的人说话真像爬了几座山那样累——虽然也坚持听到了最后。我想了一下,可能处在同一个世界的人容易产生共鸣,而世界相差甚远则常常会处于难以沟通的境地。所以,是否在同一个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句话,有些人会渐行渐远,不是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而是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在同一个世界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