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婿(更新篇)

作者: 南漂的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00:21 被阅读303次

外公有三个女儿,也就有三个女婿了。三个女婿都是农民,都以种地为生,却生活习惯,性格迥异。

1 勤劳憨厚的大女婿(我爸)

爸爸是家里老大。因为跟他的弟弟(我的二叔)年龄只差一岁多,所以自小就在他的外婆家长大。他的舅舅舅妈们那会儿都还没有小孩子,所以爸爸被宠的厉害。有人陪玩,出去玩也有人护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过久了导致爸爸非常不懂察言观色,也乐不思蜀的不爱回自己的家。等他长到10岁了,实在不能再拖延读书了,被他的外婆,舅舅们给“轰”回了自己的家,开始学生读书生涯。

这里交代下爷爷奶奶的婚姻背景。

爷爷是二婚,所以很宠着奶奶。奶奶是家里抱养的女儿。自小娘家兄弟们太多,于是奶奶就是那万绿从中一朵花!自小被宠的厉害,基本啥都不会干。没想到结婚嫁给爷爷这个二婚的男人,完全不得宠。爷爷也是家里6兄弟,3姐妹中的老小。啥都不会干,也轮不到他干!这样的俩个人结婚,生下了一堆孩子。家庭生活可想而知有多混乱……

没人宠,几乎瞬间长大懂事了。除了上学期间努力读书,课后的时间全部属于家务了。小小年纪的爸爸,就开始踩着小凳子煮大锅饭,给弟弟妹妹们洗衣服,喂饭等。(最小的叔叔比爸爸小十来岁呢)。上学期间爸爸认真听课,努力学习,成绩很好。可惜,等小学毕业的时候,文革开始了……

就这么匆匆的结束了校园生活,步入社会。老爸个子高,长得结实。而且数学特别好,速算快,珠算好。一毕业,就去了生产大队,做会计,管账。可惜家里负担重,会计的工作记工分不够多。所以,后来爸爸选择了下地干活,为了多挣点工分养活弟妹们。也不知道啥时候在他的舅舅的教导下,学会了做蒸笼(北方农村以前用来做馒头的工具,竹子做的)这种纯手工活。这个工作,费力,费事。要先用手工锯把木板锯开,然后再打孔,用麻绳缝上。在笼底,铺竹条。竹条是要从竹子上锯开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再用斧子破开,削平整。有结节的地方刮平结节。(保证买家以后用起来,清洗不会割到手指)。然后再用麻绳细细缝好每一根竹条,保证竹条不会挪位。谁也没想着这个手艺能有啥发展。当时只是想着多门手艺也不错的。

等到改革开放,农村农田私人承包。我们村那边人多地少,地里的活儿非常有限,能挣到的钱也很有限,村里的人们只能靠各种手艺过日子。那时候爸爸的手艺就派上用场了。农闲时节,爸爸就在家做蒸笼。妈妈忙完家务,帮爸爸拧几大捆的麻绳。麻绳备好后,还有时间就会帮爸爸做做笼底固定工作,缝缝笼底。等我有记忆起,我和哥哥的玩具就是爸爸做工剩下的边角料,小木片,小竹片。我们会用来搭房子,过家家。等哥哥再大点的时候,也会帮着爸爸做些不重要部位的固定工作。也是用麻绳。慢慢的,我也长大了,也不甘示弱的要帮爸爸干活。记忆里最温馨的,冬天屋外很冷,我们一家人都挤在一间烧着炉子的小屋子里,聊着天,互相手里忙着活。炉子里常常会有烤着的馒头片,或者是红薯等零食。虽然这个手艺赚钱不多,而且爸爸要花费很多时间去镇上赶集卖掉这些蒸笼。但是,这也是爸爸跟外界沟通的一个媒介。几乎每年冬天,爸爸都会去隔壁县赶各种庙会去卖蒸笼。于是见多识广了,爸爸就会跟我们聊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慢慢的哥哥和我的心中都装下了去外面看看的梦想。

再后来,哥哥初中辍学不读了,不是因为成绩不好,不是因为家里穷不供了。儿是他的小伙伴们都不读了,他死活也不肯去。后来他去城里学厨师,再后来,他开了饭店。需要自己人帮忙管理,采买。于是,爸爸放下了自己的手艺活,去城里饭店做回了服务员。那会儿爸爸差不多快50岁了,进城当起了老服务员。不仅忙饭店,还得忙采买,算账。父子俩还性格不合,常常会吵架。但是不管怎么样,爸爸一直坚持在哥哥的店里帮着管理,直到我高中毕业去了外地读大学,妈妈也跟着进城协助爸爸......

所幸哥哥遗传了爸爸的那双巧手,厨师做的不错,饭菜味道好,所以生意一直很不错。爸爸慢慢的放下了心结,不再对儿子没读大学耿耿于怀了。

再后来,哥哥成家了,爸爸妈妈帮带孩子。等哥哥生了二胎宝宝之后,店里生意又忙,妈妈还得去店里帮忙。于是爸爸年过60又再次开始带奶娃娃。给小小婴儿喂奶,换纸尿裤,洗衣服。慢慢大一点,给小孙儿做辅食,带小孙儿下楼玩。虽然累,但是爸爸从来不喊累,反而乐呵呵的。

因为爸爸的辛劳付出,哥哥嫂子很尊重爸爸。因为我们从小习惯的聊天氛围,到现在,哥哥40多岁了,还依然喜欢回家跟爸爸妈妈聊聊天,家里的气氛热闹,融洽。

现在爸爸已经快70岁了,哥哥的店铺终于完全上正规了,爸爸妈妈不用去店里忙活了。小孙儿也读了小学。爸爸算是完全退休了。每天早晨早早起来给孙儿做早餐。然后去买菜,回家看看新闻,下楼打打扑克牌,小日子轻松惬意。

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迎来了安逸幸福的晚年。

2. 勤快唠叨又小气的二女婿

大姨夫今年65岁了。也是农民,非常勤快。他自小生活在爹妈的精心照顾下。虽然他是老大,虽然家里姐妹多,但是经济上还过得去。不像我家以前那么穷。所以姨夫遗传了他的爹妈的勤劳,但是也正因为此,姨夫没有学会任何一门手艺,只能靠在地里勤勤恳恳的辛劳来换取收入。春天在田里种菜,夏日种西瓜。一年到头忙不停歇。

小时候的暑假,我常常会去姨妈家玩。印象最深的是,去西瓜地的瓜棚里看瓜。说是防止别人偷瓜吃,事实上常常监守自盗,我跟表妹俩破坏的瓜常常让姨夫心疼不已(有邻地的瓜棚,邻居看不下眼,会回去说给姨妈听),但是当我们小孩子的面,姨夫也只是唠叨几句,并不当真了生气来暴揍我们一顿。后来听姨妈说,姨夫很心疼那些瓜,恨不得来揍我俩(表姐表妹都挨过揍的。但是这事姨妈阻止了。说责任不明,不知道是表妹唆使还是我唆使的,不能随便揍。再说我在家是宝,我爸宝贝我的厉害,如果因为瓜揍我了,估计亲戚关系得断了,我爸得恨姨夫一辈子……)。窃喜,有个女儿奴的爸爸当靠山,威名(恶名)远扬,别人都不敢随便揍我了。

还有一次,是姨夫带着我们三个(表姐,表妹,我)去他们的村委那边。忘记了是干啥,总之,姨夫破天荒的给我们三买糖吃了。我不记得姨夫买了多少糖。可是,他居然只给了我一颗糖。。一颗!还是我离的挺远的,他丢过来给我的。糖掉地上了,我不想捡(被爸爸宠的后果就是别人给我东西,还得态度好,不然不吃)。姨夫说,你怎么不捡。于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捡起来.....等我们回到姨妈家,我以为还会有多的糖吃,结果,没有了,过了好几天,都没有再见到一颗糖..... 心有不甘又疑惑不解。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他们说,你这姨夫就这么小气的,给你那一颗糖是你正好遇到了呢。后面的糖应该是都收起来了.......

姨夫喜欢唠叨。记得上小学后去他家玩。早晨天还没亮,他就起来干活了。特别喜欢的是在窗户边上砸肥料硬块。一大早的,一下一下的把我们睡的正香的孩子们全吵醒了。姨妈说他几句,他还各种反驳,反正天已经快要亮了。吵醒了正好起来干活,天还不热,去哪里干啥活正好。。。气的姨妈转身不理他。

扯远了,回来再说。姨夫姨妈虽然吵吵闹闹,但是他俩一起起早贪黑的在田里忙活了一辈子。庄稼地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土地确实回报他们挺多的。靠着那不到10亩地,姨夫姨妈供出了三个大学生,毕业后也都在城里工作生活,买房买车安了家。现在姨妈姨夫冬天在城里住着有暖气的商品房,哄着孙子。夏天嫌城里闷热,回乡下的二层小洋楼里避暑,吃着自己种的蔬菜,水果。去镇上赶集姨夫开着老人助力三轮车,路上遇到熟人再聊聊天,晚年的生活不要太惬意了……

哪怕是现在不种庄稼了,姨夫也依然勤快着。暑假去姨妈家玩,正是院子里葡萄成熟的季节,姨夫给我们剪了满满一箱葡萄,细心的挑出被鸟儿,虫子咬过的果子。地上落了一层果皮,姨夫下来梯子,立马就拿着扫帚扫了好几遍,直到地面干干净净的……妈妈在旁边悄悄说,你姨夫爱干净,扫了一辈子了,还闲不下来……

3. 聪明奸诈懒惰的三女婿

小姨夫今年大概55岁左右。他是家里6兄弟姐妹中的老小。据说是爹妈老年得一小儿子,(比他的大哥小20多岁吧,跟他的侄儿一般大)因此宠的没边,由此四体不勤的厉害。

作为农民,他的家乡周边都是有渠水,河水灌溉的田。又处在有名的辣椒产区和岐山挂面区。他也学会了烤辣椒,做手工挂面。本来两样手艺压身,怎么着也不会穷。却偏偏不爱做事,唯独喜欢打扑克牌,打麻将!最终在家里开了个麻将馆。乡下的麻将馆,没有几个人有空玩,常常出现三缺一的情况。于是姨夫就几乎整夜整天坐在麻将桌前不起身,慢慢的,腰坐坏了,椎间盘突出了,影响到了腿脚。现在才刚刚50多岁,已经腿疼的走不动路了。发作起来的时候得靠止疼片止疼。据他自己说,有天腿疼,小孙子在他身边哭的时候,他都没法转身去看看孙子……为此儿媳妇生气了,几天没理他。姨夫觉得儿子家呆的无趣,又回乡下老家去了……

姨夫年轻的时候,不仅自己懒的出去做事赚钱,更不同意姨妈出门做事赚钱。说姨妈太老实了,干活太卖力了,不值得去挣那点小钱。(大概10年前,哥哥开了个夫妻档的小餐馆,遇到嫂子怀孕,店里要找人。妈妈可怜小姨妈家穷,让姨妈过来哥哥店里打工,那会儿妈妈也在店里干活。说是姐妹俩一起干活,互相有照应,也不会无聊。姨妈过来做了几个月,做的很开心。可惜过段时间,姨夫打电话,说家里有事需要姨妈回家。不得已,姨妈只好回去。后来发现是姨夫不愿意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吃。原因是自己做饭就赶不了麻将场的开局时间……

再后来,他们的俩个儿子渐渐长大,大儿子读高中,读职校。那会儿建议大儿子多花点钱,读个医学专业出来以后好找工作。姨夫嫌弃读医学要5年,花费太多。说职校只要2年。于是表弟入错行,再想转型,很难了……

小表弟不爱读书,早早的去当兵了,好在孩子潜力不错,转业回来进了大型企业做了保安。一步一步的,成家立业了……

本来俩儿子都挺争气,也没走偏路,家庭生活很美好了。可惜,姨夫的姐姐们心疼弟弟手头没积蓄,撺撮着弟弟找俩儿子要工资卡。说是钱要归爸爸统一管理,要不就各自上交养老钱,而且还态度坚决,不容抵制……好在俩表弟知道他们爸爸的为人,坚决不交。为此和谐的家庭有一段时间过的非常拧巴……

三个女婿三种人生道尽了人生格言,路在脚下,要勤劳,要拼搏。人不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相关文章

  • 三个女婿(更新篇)

    外公有三个女儿,也就有三个女婿了。三个女婿都是农民,都以种地为生,却生活习惯,性格迥异。 1 勤劳憨厚的大女婿(我...

  • (乡村故事)考女婿

    丈人老有三个女婿,大女婿是文状元,二女婿是武状元,三女婿是无文化的、种田下力的人。 在丈人老七十大寿时,三个女婿都...

  • (乡村故事)白菜认成肉

    丈人老做寿,他的三个女婿都来了。 大女婿、二女婿有水平的人,幺女婿是老实人,没有读过书。 丈人老只喜欢大女婿、二女...

  • 三个女婿祝寿

    从前,有个员外,有三个女婿。大女婿和二女婿都是读书人,家境也很殷实,唯有三女婿是个穷庄稼汉。 员外嫌贫爱富,眼里只...

  • 三个好女婿

    俗话有云:“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这话搁在张大娘身上,再合适不过。 因为张大娘接二连三地生女儿,在婆家极不受...

  • 王员外与三个残疾姑爷

    王员外家有三个漂亮姑娘,都嫁到了家产万贯的富豪人家。 不过呢,姑娘们找得这三个女婿的腿脚上都有些毛病,——大女婿是...

  • 五十四

    三个女儿围在病榻前,后面站着三个女婿,五个儿子,五房媳妇一一好大一个家。向前老爷甚感压抑。他对女婿、儿子们说:”你...

  • 回娘家

    年初二,女婿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养女二十年,就这一天来体现价值,女儿给娘家添添热闹。 我婆婆好福气,三个女儿三个女婿...

  • 民间故事之莫做爱富嫌贫

    有个员外,姓王,叫王员外。他有四个女儿,个个都长得美貌如花,四个女儿出嫁三个,大女婿做官的,二女婿商人,三女婿...

  • 内向本身不是问题

    有个老人家里有三个女儿,大女婿和二女婿都比较活跃,做事情风风火火的,能说会道的,唯独小女婿沉默寡言,经常在一旁默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个女婿(更新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xf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