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我喜欢看西方电影,西方电影常有很多隐喻,来源于圣经,如果不知道圣经,没读过圣经,看西方电影的乐趣会少了很多,很多导演的设计会领悟不到。
为了可以更好地享受电影,我在大学时候就老老实实把圣经看了,把常常会用到的典故记住了。
再看影像,起码是可以基本知道导演表达的意思的。
这对于理解一部电影的意义,很大。让我受益很多。
这让我想到一个词,联系。
“机会垂青于相互联系的脑袋。”这是先生很喜欢的一句话。
坦白讲,初次听闻,我没感觉到这句话的魅力多大,而在一次次的碰撞里,才领悟到了它的强大。
很多很多的事情,不是单点单线,需要结合着、联系着一起处理、理解。
生活如此,看电影如此,看书也如此。
最近在读中医著作黄帝内经。为了看懂这本书,我先是看了好几本黄帝内经解读版,再读原文,而还是略有些吃力,略有些不解。
想起来大学看圣经的经历,我搜索;了黄帝内经的正确打开姿势,有建议与易经 道德经一起读的。
我把另外两本书也放入书架,开始阅读。很有趣的体验,我惊讶发现,黄帝内经和易经 道德经也很契合。
在对【道】的诠释上。
黄帝内经讲究阴阳,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遵循阴阳之道。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运动是万物生化的根本,是自然运行的规律,治病也要尊重于此,不可违背。
周易对阴阳规律的解说,也有几乎一致的用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道德经则更是更明显的表达,第一篇第一句话就是:
“道可道,非常道┈”
后面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法自然“
将道视为万物的起始、区分、规律。
与黄帝内经与道德经的诠释极其相似。
就这么互相联系,跟随着阴阳,跟随着五行,认识身体,护养身体,理解关系,理解万物运行。
这三本不好啃的书,瞬间也可爱多了,读起来多了很多乐趣。
一个新启发,当一本书看不懂的时候,可以尝试找到另外的书籍来帮助自己理解,也可以尝试在其他领域找联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一本书会是一座孤岛。
用你智慧的大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多一点,再多一点的相互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