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自己产品化|35周复盘

把自己产品化|35周复盘

作者: 超叔成长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9-02 07:03 被阅读0次

    这是2023年的第35次周复盘。(8.28-9.3)

    本次周复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1、坚持的习惯有哪些

    2、输入了什么

    3、输出了什么

    4、本周不足

    5、下周计划

    以下开始正文。

    一、坚持的习惯有哪些?

    继续用思维导图梳理本周坚持的习惯。

    二、输入了什么?

    本周读了三本书,部分优质文章,收获比较大。

    1、读书感悟

    这周读了《纳瓦尔宝典》《高效学习法》《自控力》三本书。

    同样都是偏向于个人成长方面。

    01 《纳瓦尔宝典》

    这本书最让我触动的一个观点是:把自己产品化。

    配合着书中提到的杠杆,把自己产品化,并且利用杠杆来撬动未知,真的是非常绝妙的总结。

    现在人工作,通常有三种赚钱模式:

    第一是出卖一份时间,赚一份钱。多数人都是这种,上班打工赚钱,只能把时间花在这一份工作上。

    第二是出卖一份时间,赚多份钱。比如写文章,写书,花费的时间只有一份,但是却可以重复销售,边际效用为零。

    第三是购买别人的时间为自己赚钱。比如那些投资人,都是如此。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通过把自己产品化,利用写作这个杠杆来建立影响力,为将来赚多份钱,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方式和渠道。

    比如你要告诉别人你的一个想法,如果是演讲,可能顶多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但是你要是写一篇文章,发布在网络,那就真的无上限了,可能会几千人,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看到,这就是一种复利,一种杠杆。

    把自己的想法、知识、技能变成产品,用写作这个杠杆分享出去,就会收获非常多的价值,这是非常值得尝试的一件事。

    02 《高效学习法》

    这本书是学习博主迎刃通过总结实践,提出的一种学习思路。

    关于学习方法,本并没有一个非常固定的方式去做,毕竟每个人实际需求不同,肯定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但是书中提到的一些理念或者基本思路,还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比如书中提到了快速学习的基本步骤,具体如下:

    选择好需要学习或者感兴趣的内容

    确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到底学到什么程度

    拆解目标,把这项学习内容拆分成几个子技能

    准备好工具,比如作者提到了番茄钟和云笔记

    准备好学习的状态和时间

    建立快速反馈圈

    大量、快速、密集重复,积累经验

    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文字,分享出去

    这些步骤,其实仅仅是大的框架,具体还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填充和完善。

    我自己读过不少关于学习方法类的书籍,感觉没有一个是完全普适的,都或多或少带有作者自己的实际经验在里面。

    我们只能吸收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没有触动的部分,完全可以舍弃,不必照搬。

    就比如上面提到的这个学习方法,其实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最后这条:以教代学。

    因此,不管学习什么东西,如果仅仅满足于看会了,大脑觉得懂了,是完全不够的,很可能是一个幻觉。

    只有当你合上书,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知识讲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别人可以理解,那才算真正懂了。

    03 《自控力》

    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有效率的拖延」。

    什么意思?

    作者说,这是她从斯坦福大学哲学教授约翰·佩里那里学来的。

    就是当你面对一项有一定难度的工作时,先暂时放下,开始做其他能马上上手的事情。

    比如我现在要写一篇针对某个问题的文章,这个过程会涉及到确定观点、搜集素材、组织结构、快速写作等过程,会相对比较困难。

    这时候我不妨先放下,从读书或者写一张卡片开始入手。

    这些简单的工作,可以让我们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工作信心和热情,也会让我们重新燃起对这项复杂工作的投入状态。

    人的大脑本能就是喜欢轻松,喜欢节约,这是无法改变的。

    那么我们就顺应这种本能,从轻松的地方入手,慢慢找到感觉后,让大脑得到了奖励和奖赏,这时候再开始对这项复杂工作进行足够颗粒度地拆解,是比较符合思维习惯的做法。

    这整个过程,被作者称为「有效率的拖延」。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思维转变:把「应该做」变成「我想做」。

    很容易理解,我今天应该把这项工作做完,变成我今天想要把这项工作做完。

    我今天应该把这篇文章写完,到我今天想要把这篇文章写完。

    动机完全不同,导致的做事水平也会完全不同。

    如何转变这个思路?

    很简单,不要完美主义。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

    做好所有事情的秘诀,就是别总想着尽善尽美。

    如果总想着把事情做完善,可能真的就无法开始行动了。

    我有时候会在早上做一下今天的简单计划,比如写一篇书评,或者写一篇文章。

    但是刚写了个开头,思路就开始跑偏,精力就走了。

    我知道,有时候并不是我被别的东西吸引走了专注力,而是我想着一次性把这篇文章写好,一次性写到位,不再修改。

    但是这个目标对我来说很难,我很难把一篇文章一次就写好。

    在这个完美主义思维下,我就开始出现拖延,总觉得自己还没完全准备好,还需要再思考一会,让精力再跑一跑。

    结果,时间就这么一点一滴浪费掉了。

    如果我不把一次性写好一篇文章当成一个目标,而是快速写完一篇文章,当成目标,或许就不会那么焦虑和拖延。

    总想着一次性把工作做完美,是不现实的。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一个原则:

    不必恪守一些死规定,非让自己怎么怎么样。

    说到底,人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而不是强求必须要按照某种规则来执行。

    比如我经常写读书方法类的文章,提到过读书要分好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应该怎么样,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如何更好执行等等。

    但是真的到了实际场景中,这些步骤就必须要全部执行一遍吗?

    大可不必。

    有很多步骤可以省略,甚至可以合并。

    用自己舒服的方式,用自己当前最想解决问题的思维去重新审视方法,知道最符合当下自己需求的方法,才是最合适的方法。

    2、碎片化思考

    读了部分文章,也有了部分碎片化思考,现分享几条感悟:

    01 如何高效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并且快速提出问题,并写出相关文章,最终用书中的内容改变自己呢?

    首先建立问题为导向。

    知道自己需要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拿到一本书后,通过序言、封面、目录和简介,搞清楚这本书到底是讲什么。

    这里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内容写出来。

    知道了这本书后,就会产生一些疑问和思考,这时候根据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去提出7-10个问题

    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贴近自己的实际需求,搞清楚自己实际是否有这个方面的痛点或者困惑。

    列出问题后,针对每个问题去读书,去填充内容,快速浏览图书,找到这些问题的对应答案。

    这些问题都找到后,开始写书评,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以及对自己有所感悟等角度去思考和判断。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去写,不要用书中的原文,多用自己的语言

    02 情绪低落时,写下来

    心情不好或者压力大,感到迷茫沮丧的时候,静下来写一写文字,有奇效。

    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写下来,不用管什么逻辑结构,也不用管语句是否通顺。

    就是一股脑把情绪写出来,写自己当前的感受,是沮丧还是迷茫,是愤懑还是失落,是焦虑还是恐慌,总之写清楚。

    然后再把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写出来,自己对这个原因过程,到底有什么可以说的,自己会让自己出现了这样的情绪,是触动了自己的利益,还是触碰了自己的软肋。

    写完这些内容后,最后加一句:负面情绪,都滚开。

    会感到瞬间清净了很多,原来很多事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和可怕,有时候都是自己的一种担忧罢了。

    写下来的这种感觉和跑步一样,能认清自己,能感受到一种静谧的力量。

    这种力量能把一个人从失落的状态中拉回来,看清楚现实,也能看到自己未来可能的道路和价值。

    三、输出了什么?

    本周原创文章7篇,推荐以下几篇文章阅读:

    (1)运动是缓解焦虑的良药

    (2)明明知道,可为什么做不动?

    同时,还写了部分反思文章,这部分内容未公开。

    四、本周不足

    目前自己各方面节奏有些混乱,尤其是协调写作、工作和家庭生活方面,毕竟不是全职,所以各方面进展缓慢。

    写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逻辑,文采先不说好不好,至少写的东西让读者知道是表达什么。

    从大的布局谋篇上,可以进行逻辑结构的梳理,但是句子与句子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逻辑,没有顺清逻辑。

    经常各种杂乱的句子一大堆在一块,主题不清晰。

    对于每句话应该有一个宏观的排序,不管是从内到位,还是从外到内,不管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一定要有固定次序。

    另外,要写清楚原因、结论、经过、结果、本质、意义、误区、功能、特性等等。

    总之,要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排序和逻辑顺序,而不是想到哪里写哪里。

    这是我学到的一些基本技巧。

    写作没有捷径,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写。

    不要贪多、不要求快,踏踏实实去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梳理结构的能力。

    另外,要进行模仿。把优秀的文章拿来进行模仿,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写的。

    一个人不能光自己闷着头造车,一定要跟高人有一定程度的联机学习,唯有如此,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才能知道别人是如何考虑问题,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另外还是拖延,老生常谈的话题。

    拖延为什么会发生呢?

    《动机心理学》曾经提出过,一个人出现拖延,无法是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对自己能力没信心;

    任务难度太大;

    外界派给的任务没兴趣;

    害怕工作做不好。

    其实总结出来一个观点即为:恐惧,是发生拖延的本质。

    不管是对自己能力没信心也好,任务难度太大也好,还是没兴趣也好,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恐惧这件事,也恐惧做不好而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

    人都好面子,如果一件事你没信心做好,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那就会害怕被别人嘲笑或看不起,进而引发拖延,寻求暂时的逃避。

    但是,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味地逃避,只会让自己越发拖延。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直面问题,直面困难。

    只有克服拖延,才能迎来新生。

    五、下周计划

    1、继续坚持每天的习惯。

    2、写作原创文章不少于7篇。

    3、坚持运动不少于5天。

    4、继续打磨完善课程稿。

    5、读书不少于2本,精华帖不少于10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自己产品化|35周复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zo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