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是杭州--西溪湿地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3-09-03 11:14 被阅读0次

从九溪十八涧坐出租车去西溪湿地公园只有一刻钟的路程,预定的是“十里芳菲度假村落”,出租车一直把我们送进景区内的芳菲停车场。

芳菲度假村落不像传统星级酒店,没有大堂和大楼,只有分散在景区各处的小楼。前台是一座很普通的小平房,房子左侧有码头,我们在此处登记,等待游船把我们送到园内的其他码头。这让我想起水泊梁山朱贵的接待站,有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到此,朱贵一支响箭射向山寨,就有接客的快舟驶来。我们不是英雄好汉,不为生计所迫,来此湿地,不过是想在炎热的夏日找几分清凉,在喧哗的红尘寻几多清静。度假村落拥有多艘游船,等待5分钟左右船就来了,红底、绿窗、银色棚顶,原木内饰,很是漂亮。游船沿途送客人至一曲烟霞、寻梅渚、十里洲、梨花坞等多个村落。我们入住的是十里洲。

十里洲的房子都是临河而建,粉墙黛瓦,江南民居式样。村落里三步一条河,四步一座桥,大河套小河,平桥接拱桥。村落面积很小,掩荫在绿树之下,客房是二层小楼,典雅精巧,楼下是榻榻米的茶室和卫浴设施,楼上是标准客房,室外有临河的独立小院,几棵绿树,一把阳伞。我烧开水,泡一壶龙井,坐在院子里,看水中云影,听枝头蝉鸣,想起电影《非诚勿扰》中的场境,葛优扮演的秦奋在售楼小姐的陪同下,到西溪看房子,坐着游船,喝着龙井茶,摇着扇子,听售楼小姐讲,宋高宗初至西溪,被其“一曲流一曲烟”的美景深深吸引,欲定都于此。后因财力不足,只得留下一句“西溪,且留下”而遗憾离去。葛优学高宗说了句“西溪,且留下”。我轻声自语:西溪,我来了!

西溪和西湖,西泠并称“三西”,和西湖相比,西溪少了些脂粉气;和西泠相比,西溪又没了名利场。西溪湿地不是沼泽,不是滩涂,是不规则的堤坝围起来的大大小小的洼地,池塘,村落之间水路相通,乘游船可以游遍整个景区,如果你不想坐船,可以沿堤坝缓缓步行,各式各样的桥,形态各异的房子,寻古探幽的人,都会让你目不暇接。

午后,女儿带着孩子们去参加“芳菲十二时辰”活动,有手工编织,手工制作香皂、DIY插花,养生讲座,瑜珈练习等等,他们准备去参加花神与禅意的活动,我不想去凑热闹,更喜欢独自摇着一把美人扇,步行去寻访西溪湿地的前世今生。

西溪始起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明国,再兴于现代。历史上的西溪占地约60平方公里,现实施保护的湿地总面积为11.5平方公里。有“福堤、绿堤、寿堤”三堤,并有“秋芦飞雪、高庄宸迹、渔村烟树、蒹葭泛月......”等十景。我读着简介,不禁失笑,旅游景区总会弄出十景、八景,便于宣传,西溪湿地到底也不能免俗。沿着堤坝,走过池塘,前面还是池塘,走过古桥,左边还有新桥。池塘里有蒿草、水草,小鱼、小虾,没有人工种植的十里荷花,只有几朵野生莲花点缀在水生植物中。

抬头蓝天白云,低头绿水似玉,身前草木葱郁,身后绿树拢合,人仿佛沉浸绿色染缸,里外绿透。楝树、樟树、榉树、朴树,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树排着队迎面而来,鸟儿在林间左唱右和似在配乐。信步来到泊庵,那是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邹氏兄弟曾在此读书乐道。走进去是两进木结构房子,看起来比较衰败,似乎是原貌遗迹,很有年代感,木质已呈灰褐色,我坐在临水的水榭中,想像着邹家兄弟读书的模样,“寒灯照雨声,客渚含兰思”。忽然想到,两间木屋能把书生留下,万顷流烟却不能把皇帝留下,可见留不留不是钱的事。西溪曾把许多文人墨客留下,朝代变更,风雨侵袭,邹家兄弟不在了,此地又把谁真正留下了呢?

绿堤,福堤,寿堤,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小河里有人工橹摇的小游船,一路伴我而行。银光色的遮阳伞,红色的船蓬,像河面上飘浮的花朵。他们是谁?他们从哪儿来?荡漾在绿色柔波里,是否像武陵人那样误入桃花源呢?当他们舍舟上岸时,会不会以为我就是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呢?

我们都是旅人,偶尔在此停留,桃花源虽好,留不住渔人脚步。“西溪,且留下!”当身心疲惫之时,我会再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美是杭州--西溪湿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ao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