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哪儿

作者: CCHarbour | 来源:发表于2016-08-26 22:49 被阅读0次

            火车站是一个折射人生百态的地方,候车室内外人们的穿着、谈吐和行李在诉说这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人员的生活现状。

            想必一个阅人无数,历经沧桑的人可以读出这些无声的信息。每次在火车站候车,我都喜欢默默的观察那流动的人群,作些猜想。虽然至今我也去过十几个火车站,火车票买了上百张,但人生阅历有限,火车上的闲聊常常无情的告诉我,我离在飞机上一眼识人的杜拉拉还差的远。

            即便是孤儿也有个生他养他的地方,我常常在想我们为什么要远离故土,我们将来会在哪安家。对于年轻人,读书和工作是远离故土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大多数的学业在家乡就有条件完成,大多数的就业在家乡就可以满足。在交通远远没有今天这么便捷的时候,我们又是怎么选择的呢?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离北上广深,但是还是有无数人想去北上广闯一番事业,或是攒足了钱再回家乡,这其中以后者居多,以年轻人居多。或者说,他们初期的想法就是攒足了钱回家。年轻,就意味着“少年穷”,大城市的高薪才能填补这种穷。

           有位老老师说,“我们的工资应该和你们年轻人换换,年轻的时候需要钱,物质满足了才能更好的追求梦想”。从人文关怀来说,这个提议是好的,但是从公平角度来说,这个提议无法实现,不利于社会稳定。毕竟,大多数人是为了物质而工作,物质满足了,工资逐年减少,还想工作的人就没多少了。

            那位老师的话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真的是物质满足了才能更好的追求梦想吗?我想,首先得明确“梦想”是什么?如果说,梦想等同于兴趣,我想举起双手双脚赞同,但兴趣不能当饭吃,兴趣成为谋生能力需要时间积累,即使是身处一个契合兴趣的岗位也会接触很多不愿意做的工作。况且,如前面所说,热爱工作,不重物质回报的只是极少数,更多人的兴趣与工作并不契合。主导工作的,往往不是兴趣,而是“少年穷”,物质的匮乏才是如今大多数人成长的动力。

          下班后,同事们一个个都回家了,你也回“家”,一个远离故土、临时的家,难免会有落寞。去哪儿?去哪个工作岗位?去哪个城市?我再三反思,确定我的梦想被兴趣主导,我的去向被梦想主导,这是我对抗孤独与寂寞的源力,你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去哪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bz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