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珠穆朗玛峰不属于中国,“你们自己的山都没登上去,凭什么说是你的?”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成功,中国人第一次站在地球之巅。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共9人再度成功登顶珠峰。这一次的意义不止是登顶,他们还在这地球之巅上树起测量觇标,测得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
坦白说,许多人是不知道这么悲壮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因为这部电影,有更多年轻人了解到当时中国人的不容易,了解到当时中国人的精神气。由此,不得不说到,电影的功能性不光光是给观众提供娱乐放松,电影的功能性更是在记录一些东西,在提醒人们勿忘一些东西。而《攀登者》这部电影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当时的人们究竟是为什么攀登珠峰。
我们是为了国家主权在奋不顾身的作战。
从《攀登者》这部电影的历史意义来讲,打满分都不为过。
但遗憾的是,导演编剧没能了解清楚那一代中国人的精神气。
什么精神气?
维护国家主权的精神气。
也正是因为不够了解,导演不能明确自己究竟在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攀登珠峰,这本该是故事的基调。顺着这个逻辑,该拍的是如何克服困难攀登上珠峰的剧情。但在电影中,爱情成了主基调。 不是说,电影不可以有爱情。可以有,但绝不该成为主线。
坦白说,我不喜欢爱情,但我竟看到一点琼瑶剧的影子。
尤其是电影的开头,有学生问吴京。
你为什么去攀登珠峰?
这个时候,画面切换成吴京和章子怡。
我们得清楚一个事实:
《攀登者》是以攀登为主,爱情为辅的主旋律电影,而不是以爱情为主,攀登为辅的爱情电影。从被爱情包裹的攀登中,我们体会不到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登上珠峰的艰难,更不会体会那种牺牲的悲壮感。
这不是我们的感官出现问题,而是电影本身没能拍好关于攀登者的故事。
连所谓的魂都没了,即便表演再精彩,特效再宏大。
那,终究只是一个精致的外壳,打动不了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