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一句“那冰棺少年栩栩如生,恰似琥珀”,我竟把“琥珀”二字看成“沈阳”!
上次去沈阳看他,我们一起坐地铁去中街穷游,整个地铁换了大红色的主题,车厢里印满红底白字“沈阳印象”,大多是人们从微博上找到的,比如,“沈阳夜市,吃货们的幸福港湾。——电影达人”,可我大条到进来就一屁股坐下,根本没注意这些,直到他让我回头看我后脑勺上的一句话:
“关于沈阳,我想的全是你。——cc”
因为喜欢,我大声的念出来,直到现在还记得。
一个人,一座城,渐渐长大,和伙伴们散步在全国各个角落,我在这里上学,呼伦贝尔有闺蜜的服装店,重庆已经撒下哥哥梦想的种子,上海姐姐已经找到心仪的男孩……而他在沈阳,我们还没有共同的地理位置。
每次下火车,远远在地下出站口看见他,大包小包的哒哒哒小跑过去,全然忘了包里叮呤咣啷怕碎怕震的化妆品,然后在他面前刹车,抱一抱,拉上手,见面之前所有在手机里的大吵小闹就全部都失了忆,这就是异地恋。
隔了很久之后奢侈的见上一面,时间紧迫的一起看过一些有限的风景,尝过几样有生以来没吃过的奇葩小吃,匆匆告别。
小时候很羡慕那些寒暑假就有家长带着出去旅游的小朋友,记得第一次坐火车兴奋的不行,在火车上一直吃吃吃,奶奶说2001年出门给我买了100块的零食,我竟然在火车上全部吃光了,可惜随着我长大开始挑食,这个天赋现在已经基本消失。
后来青春期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色彩心理学中,绿色性格的人面对旅游就是,看过即去过,而我是大红色,我要去过才算看过。
直到现在,懒得坐火车,羡慕那些说走就走的人,骑行,去西藏,拉萨。而我只是嘴上羡慕,想都不敢想。
与其去陌生的城市茫茫然,不如安静的坐在家里看动物世界,所以近三年的旅游,都因为那些城代表的人。所以对于沈阳,我爱屋及乌。
第一次去沈阳,我们两个笨拙的选择了难吃还贵的抢钱的牛排,看了一场坐在第一排看完脖子都快断掉的电影,找不到公交站牌,回去一看微信我他妈被他拽着走了一万多步,被司机一路表扬我们有爱国精神最后狠狠敲诈了一笔,让我怀疑他是否真的在沈阳上了两年学了,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外出时,任何男人都比不上百度地图和旅游攻略。
第二次去,就有了经验,只是当时柳絮飞舞,根本睁不开的眼,耽搁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不过吃了好多生蚝,特别大的那种,满足的要飘起来。
凛冬已至,一起做傻子事,比如把可乐误放进冷冻箱,吃饭的时候满怀期待的打开看见一瓶冰坨俩人傻了眼,比如一起爬冰展,嘴唇冻到没有颜色还要拍照,去和小孩子抢车轮滑雪,累了一天,路灯下只有鞋子踩在积雪上的声音,他送我回家,两个人像年糕一样挨在一起,冻得嘶嘶哈哈也要多看几眼,后来到了盛夏,他住在我家楼下,那种感觉很微妙,我们突然从距离千里,到了一百米以内,却还要用手机联系,有点苦中作乐。
每次他来看我,离开时我都要哭鼻子,他怎么哄都哄不好,就聪明的不再提离开日期,可我心中有数,还是会闹情绪,并不是多么小女生了也没有刻意楚楚可怜,更不需要扮演矫揉造作,只是大概分别时,人人都会有些小遗憾吧,因为那是一段距离的开始,一段回忆的暂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