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舌尖上的东江湖~洋油萝卜

舌尖上的东江湖~洋油萝卜

作者: 张读立 | 来源:发表于2023-09-26 12:47 被阅读0次

        讲一段资兴老故典,两老庚请客好面子,冬天只有萝卜白菜,挑不挑就两样,怕邻居笑话,顾意提高嗓门,唯恐邻居听不见,“老庚吃菜,别总吃萝卜。”。资兴人很多地方没把萝卜当菜,当荤吗?不是荤!当素吗?还真是素!可不把它当菜,一个字萝卜“贱”,在人们心目中没考上菜证,入不了菜的行列。

      洋油萝卜?!相信很多人没吃过这道菜,它在资兴东乡流行了一个时代,延续了大半个世纪,提到它是一个悲怆岁月的伤和痛。正处于物质丰富,食品泛滥时期的你,去问一问村里的老人,他们或许不会讲给你听,但面部表情会给你答案;若讲给你听,他是在揭自己的伤疤,展示他的痛。

        洋油即煤油,一九一九年美国美孚公司将美孚灯传入中国,送一盏美孚玻璃单找(灯盏),只送灯里的油,燃烧完灯里的油,要购买油才能使用灯盏,美孚公司利用这种销售方式,狠狠地在中国挣了一大笔;后来根据中国人的需要,制造了防风灯罩,国人称之为马灯,各种材质的灯,大部分是送,只挣油钱,这段历史到过长沙桔子洲头的人都知道,洲上有座美孚公司旧址,到如今依旧保存完整,历史在见证这一切。

        煤油怎么能做菜呢?!煤油干净无色,当时叫白油,后来很多物件从太平洋进入中国,国人都在商品前加个“洋”字,钉子叫洋钉,布叫洋布,火柴叫洋火,肥皂叫洋皂,搪瓷杯叫洋罐等等,当时流行洋货,这种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煤油,顾名思义也就灌了个当时时髦的名字~洋油。

      资兴东乡一带,如今老厨师冬春办酒筵依旧在使用这道菜,前几年我在东乡偶遇过这道菜,萝卜微红酥烂,龙骨骨肉分离,汤色泛黄浓郁,味道清淡微香,就是这样一道平平无奇的菜,却是东乡人酒席上的经典。

        听说这道菜源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减产,口粮大打折扣,秋天收割完稻子,田里大量种萝卜,白菜,以减轻粮食所带来的缺口问题,吃大食堂的冬天,以萝卜白菜为主导的粥,吃的人们厌食反胃,大师傅为了调节大众口胃,想尽一切办法烹调出各种口感,桂枝皮煨萝卜,八角炆萝卜,丁香煮萝卜,沙姜炖萝卜,陈皮焖萝卜,颠来倒去,当时缺少油,吃的人心荒,刮肚刮肠上的油,为了保命不得不承受这种艰难的生活。

        一天夜里,煮好的萝卜准备调味,揭锅时的汽水熄灭了灯盏,大师傅放下锅盖,摸向灯盏想点燃灯,一不小心,灯盏掉进大锅里,他心想坏了大事,一锅这么大的萝卜肯定浪费了,重新做时间来不及,他只能调好盐味,再次烧了一气火,自己搲汤尝了尝,感觉洋油味冲鼻,吃时有种特别的香味,心中默念“阿弥陀佛”保佑不要吃出意外。

        结果哪夜的萝卜羹大受欢迎,从始大师傅得到一种全新的调味手法,不久,资兴各人民公社大食堂纷纷效仿,成为当时一道名菜~洋油萝卜,洋油萝卜这道菜就是这样来的。

        洋油萝卜经过大半个世纪改良,如今的洋油萝卜与最早的洋油萝卜有根本上的区别,最后荣登部分资兴便餐和十大碗行列,形成一道新、奇、怪的,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美味佳肴。

      其它乡笑东乡人杀猪炆猪挂脑放萝卜,鼎罐炆烂,炆第一道萝卜不吃挂脑肉,把汤和萝卜放洋油单独煮后吃光,又炆二道,萝卜汤里滴点洋油一盆,剥猪挂脑肉,拌辣椒粉,香料,拌豆豉一大碗,吃的大快朵颐。

        说到这个菜,必须要说杀猪饭,杀猪饭的菜肴里有这道菜,有的人家早早地会扯一筐萝卜,洗涤干净,剁成大块煲出来,等杀猪开爿后,上了案板,会交待屠夫先取龙骨,取下龙骨剁成块直接放入萝卜里炆,萝卜久了偏红,汤却雪白,放少许洋油,大盆端上桌,还笑眯眯地说:萝卜,鼎罐里还有,吃了再装。好象客人是来吃杀萝卜宴席一样,不过还真好吃,清清淡谈,萝卜烫心,给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不少温暖和趣味。

        每一道菜都有灵魂,洋油萝卜的灵魂是用洋油调味后的哪一气火,把整个洋油味溶入其中,好象在黑灯瞎火中烹饪出来,又象萝卜土地中含有这种元素,自然生成,洋油的香能漫溢出来,鼻子能享受,而舌尖无从挖掘,汤不腻人,萝卜入味。

        萝卜品种有许多,当地的土品种不多,雪萝卜和迟花春是当地的代表;当然还有种彤红的萝卜,外表彤红,缨子彤红,叶面碧绿,容易褪色,肉质脆嫩,适合于腌制坛子菜,杆子的脆性和色泽更是制作坛子酸菜的上好食材,会使坛子水发酵染红,这种天然色素,烹调中少见,而且泡出来的成品相当脆香。萝卜可以制作萝卜条,切成大拇指大小,长短,大太阳下晒一天,搓熟,风干表面水份,调味入坛,短时间吃,香辣脆爽,入口嚼则有喳喳脆响,坛香味十足。

      雪萝卜当地人又称水萝卜,割完晚稻后,把种子撒入田中,丢些牛淤作肥,经过霜雪去涩,萝卜不管生吃还是熟吃都非常甜,尤其是雪后大太阳的日子,偶尔口渴,拔出一颗,洗涤干净,咬掉粗皮,汁水横流,沁甜松脆,清凉爽口,犹如一沽甘泉,瞬间全身通透。

        炆糜烂形散意不散,入口即化,用盐点缀,香甜可口,暖心暖胃,是寒冬里不可多得的食材。去皮切成长条煮熟,捞出放入冷开水中浸凉,晶莹剔透,拌上五香粉及剁辣椒,很适合当地人口味;萝卜削出来的皮,用纱布包裹,放在流动水中冲一个对时,把萝卜的涩味全部泡走,拿出来放盐,盐份渗透入内,使萝卜皮发软,挤掉多余的水,风干表面水份,用生抽以一比二的比例加水,加热的同时调自己喜欢的味道,味道要稍重一点,将烧开的生抽水直接淋在萝卜皮上,让萝卜皮全部浸泡在汁水中,水冷却后即可食用,可甜可咸,爽爽脆脆,下饭咽酒喝粥皆好吃,开胃,舒心。由于萝卜肉的脆嫩,这种萝卜不适宜制作萝条,有经验的人把它制作成萝卜干,入坛封存。

        迟花春萝卜种植时间稍长,正吃雪萝卜时播种,能吃到阳历四五月,个头能长到雪萝卜那么大,大部分萝卜裸露出来,使露出的萝卜转青绿色,但没有雪萝卜水份高,肉质紧实些,味道偏甜,适合凉拌和晒制萝卜条,煲汤看上去扎实不变形,不散。

        资兴萝卜老品种最普通是上述三种,夏秋萝卜长不大,生吃带涩,辣味重,质地较硬,适宜切丝生炒,吃起来萝卜味特重。游历过很多地方,方知萝卜品种多样,有青皮的水果萝卜,生吃甜脆;有圆球状苹果大小的红皮苹果萝卜,熟吃带粉;有外青里红的心里美萝卜,适合雕刻造型;还有似乒乓球大小的脆生萝卜,适宜于腌制凉拌;若论到萝卜类别就更多。

        猪龙骨两斤,白萝卜十斤,洋油一两,盐味适中,少许胡椒粉,香葱;就是这道菜的菜单,制作方法,直接炖,煨,煮,煲,焖,炆,大火熬即可。

        洋油萝卜只要是白萝卜炖,煨,煮,煲,熬都好吃,吃的是个新,奇,怪。它的营养成份主要是维生素A、B、C含量高,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的营养正处于进补季节,所以也有十斤萝卜一斤参的说法。

        时光沉浸岁月,花香弥漫四季,历史中隐藏多少故事,随着时代更迭被遗忘,有些给人以启迪,有些催人以奋进,有些令人以追忆,不管是什么样的情怀故事,美味珍馐,都会随社会发展变化,越变越好,越变越美,越变越简单。

相关文章

  • 舌尖上的味道之萝卜

    受网友启发,萝卜也疯狂。 首先,家里得有萝卜,本想买白萝卜,可超市已售完,无奈,改成了青萝卜,青青白白都是爱啊!哈...

  • 舌尖上的东敢

    一日三餐,烟火如常 皮下脂肪不断加厚 思乡的情绪瘦了 我把厨房移到草地上 和着溪水的旋律 舞动勺子,熟食芳香 早餐...

  • 50岁开始卖烤串,每天凌晨12点收摊,20年后她买了一套房

    近来我很喜欢一部叫做《宵夜江湖》的纪录片,这部模仿《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的纪录片虽然在整体制作水平上不如《舌尖上的中...

  • 【健康食谱】舌尖上的闽南营养风味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大家都知道的“泉州萝卜饭”,它包含有五花肉、白萝卜、干海鲜、香菇、红葱头和大米等。 “稽晋邑...

  • 洋油灯

    即使到了80年代,我们仍称煤油为洋油。以洋油为燃料的灯就叫洋油灯。 洋油灯分两种,一种自家DIY的,装油的门容器一...

  • 舌尖上的江湖之华山论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有江湖,人们便要争出个一二三来。 那一日,华山之巅没有剑气纵横,却有刀声如雷,香飘山间。 ...

  • 〈清明上河图〉与〈蒙娜丽莎〉艺术价值和东西方绘画艺术归流

    《清明上河图》属于中国画,《蒙娜丽莎》属于西洋油画。在没有照相机之前,西洋油画以写实的技艺为主,越画得逼真传神越为...

  • 想起了“洋油”灯

    想起了“洋油”灯 当年 插队乡村时,乡村里没有通电,岁月就在昏黄的“洋油”灯下,...

  •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爱

    有人说,食物是有灵魂的,而赋予食物灵魂的,是做这些食物的人。 记得刚来学校时,我每天都要跟Z君炫耀学校的伙食,每天...

  • 舌尖上的舞者“眯东饭摊”

    “眯东饭摊”坐落于温州瓯北新桥村的繁荣路,与置城广场相邻。这里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高大殿堂,也不是什么富丽堂皇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东江湖~洋油萝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gi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