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周一直忙着和一篇稿子做斗争,憋了两天时间修改好,结果被杂志A三审拒稿。看了审稿意见后,觉得豁然开朗,又继续修改好,改投杂志B,初审就被拒稿,编辑居然嫌弃我的样本量小。真是让人丧气!连续盯着电脑屏幕好几天,眼睛又痛又涩,今早起来发现还起了疱疹,然而结果是这样的,感觉努力都白费了。
非常不开心!和导师汇报工作时,忍不住吐槽。不过,导师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听我说完了,笑眯眯地说:也不是没有收获啊,至少知道研究的问题出在哪里,还可以再改嘛。我听了,顿时心服口服,然后又被打鸡血激情高亢:不就是拒稿,老娘就不信这个邪了,继续!
二
这周除了和这篇稿子做斗争,就是学期末的排课,这个过程中除了课程多容易时间冲突要调整外,最麻烦的是上课人员的安排。
课,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新课自然不如老课好上,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讲个囫囵明白;繁杂的操作课自然比不上那些干净利索的课,因为要花很多时间在课前准备上;有人更喜欢下午的课,特别是周一一大早赶过来上课路上堵车简直要人命。还有人说下学期有什么什么事情,要求少排课之类的;还有人什么什么时间段有事情不能排课,总之众口难调,遇到个龟毛又对上课内容挑肥拣瘦的人,我简直想死的心都有:你要是嫌弃我排得不好,你自己来排课试试看!我容易吗!
这不,我这大暴脾气碰上40度高温,再加被别人甩了一冷脸子,瞬间snap!我都气炸了,回到办公室就跳脚,毫无形象地各种怒怼。然而,除了让自己更加不开心之外,真的一点用处没有,该协调的还是要协调。
复盘后发现,为什么要“气炸”了?这针对事情,还是针对人?如果换了一个人,发生同样的事情,我会不会同样的反应?是的,最终我发现,之所以我会有如此激烈的情绪反应,不过是对当时人的“嫉妒”,此人学术能力很强,发外文文章拿重点课题跟玩似的。所以我生气的逻辑是:上课挑肥拣瘦,还不是为了花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此外,也是我潜意识里面“自卑”作祟,因为一直觉得自己的科研比较弱。其实,我是在生自己的气,为毛我的科研做的那么曲折而别人顺风顺水?
三
这两件事情,其实是有联系的。当稿子被拒绝后,即使我被导师打了鸡血,潜意识里面还是非常沮丧的,充满了自我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再碰到排课的事情,就像催化剂一样,情绪就瞬间被点燃了。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情绪能够让自己更加清晰地看清楚自己,尤其是激烈的情绪反应,愤怒、狂喜、悲喜交加等等,无一不是。情绪,像是很多被“自我”压抑的“本我”,一下子冒出来,让你说出很多在正常情况下不敢说的话、做出很多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说,冲动是魔鬼,因为没有好好管理的情绪,就像失去了笼套的狮子,可以让一个人变成魔鬼。
然而,我们非要等情绪来了才能看清楚自己吗?这样一来岂不是要被情绪左右?
所以,自省就变得非常重要。自省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足,更重要的是看清楚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一点一点地成长。
比如,为什么自己的科研并不是很顺利?其实从文章被拒稿这件事情就能看出,自己的科研基本功并不扎实,编辑指出的一些问题是很基本的。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做课题,很多设计、逻辑上会出现瑕疵,一点一点的小问题聚集起来就是大问题。为什么以前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不够努力吗?还是自己本来就不喜欢科研?只有这样反复地问自己,才能真正地发现情绪背后隐藏的问题。
四、
每一次情绪的爆发都是我们发现自己本来面目的好机会。问题在于,你能不能能够在情绪的后面发现自己的真面目,以及发现后愿不愿意面对你自己本来的样子。有时候,你会被吓到。但是,这就是你。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然后问一问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这样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解。
不要忘记,阳光之下,每一个人都有影子,你我都不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