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特别流行的一个词是“互联网+”,所谓“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
借用一下这种用法,我来说说“思维导图+”,所谓思维导图+就是把思维导图这种工具应用到具体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今天谈的第一个“+”是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生的文章阅读,为什么从小学生的文章阅读谈起,会不会有点低幼?主要还是源于小时候的一些记忆。记得上小学时,语文老师讲课文,经常让学生找段落的中心句、总结段落大意等等,由于不得法,那时候我经常找不对,也由此有些懊恼。后来2006年我学习了思维导图,回想起当年的情况,觉得当时真是缺乏一个好方法、好工具,如果有了思维导图,即便对于小学生,寻找中心句、总结段落大意应该也不是什么难题吧。
以一篇非常简单的文章为例,《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如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躯赶牛蝇的样子。您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课文结束)
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相信对于您来说一定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能就没那么容易,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他(她)梳理一下。
“思维导图+”之一:小学生文章阅读这么一梳理,是不是感觉清楚多了?其实课文就是讲述了唐朝时期,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谨慎的美德令人感动,小小牧童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套用一句广告词“有了思维导图,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阅读了!”
好,关于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生文章阅读,今天就跟您聊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