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会成为你的烦恼吗?
到了一定年纪,你是不是也会产生好多的焦虑感?
25岁,你的收入应该是多少?
25岁,你与同龄人的差距有多大?
25岁,还适合去考研吗?
25岁,恋爱未满,会不会很晚?
……
尽管会对网络上那些情绪化的表达“嗤之以鼻”、满不在乎,但还是会在别人对你说着“25岁啊,其实也不小了”这些话语时,心里由衷产生一些排斥感。
“25岁,其实还好吧”。
然后,下意识却也会在别人问起你的年龄时,将周岁与虚岁区别。
从什么时候开始,年龄已经成为你我遮遮掩掩不想主动去谈及的话题?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总要在心里打下草稿,做些比对,把你的付出、收获与年龄匹配?
年龄,它真的很重要吗?
一。
“其实真的挺焦虑的。”朋友发出一声叹气,语气里带着些无奈和低落,“我原本以为学历会成为我最有力的武器,可是啊,现在拿着80块钱一天的实习费,每天简单重复劳动,工作没有竞争力。25岁的年龄,还要压缩这入手不多的薪资维持日常。自己真的对这样的日子好无力啊。”
“前期都是艰难的,你现在只是实习期,等把经验累积,总会好的,况且,你研究生的身份真的会很加分的。”我也只能如此给她安慰。
“是啊,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经常劝慰自己,叫自己慢慢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是,研究生三年,加上实习时间,之后或许还会面临找工作、跳槽,这样兜转几年后,就要迈入30岁大军了,这样想想都后怕。明明自己才刚毕业,20来岁,怎么一做规划就全是未知和焦虑呢?”
这真的是很难了。
对于年龄,在你一穷二白的时候,你总无法对其避而不谈。
我很想告诉她“想得太多,想得太远,只能徒增烦恼,不如去抓住眼前事”这一类惯用专治焦虑心的话语,但是转而一想,聪明如她,这些从小被教育到大的道理她又何曾不明白。
只不过,有些事情真的要自己去亲身经历过,才会真正归于理智,才能将那些杂乱无章的烦恼和规避方法理顺,再用来适用于生活吧。
二。
对于那个年纪,我们都曾满怀期待和梦想的觉得“我可以”:
“我读的理科,我可以在毕业找到一份薪资可观的工作。”
“我顺利考入大学,以后我可以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
“我考上了研究生,那么我可以拥有更好的竞争力和资源。”
我们在高中,因为那句“理科好找工作,理科工资高”而选择理科,将文科搁置。
我们在大学,或许因为那句“不喜欢读书,那就去工作、累积经验”而放弃研究生学历,迈入职场。又或许因为那句“学历是你工作的敲门砖,现在本科生已经烂大街了”而选择继续深造。
而这些,但似乎,到后来我们去亲身经历时,才觉得那时候我们的想法都有些不切实际。
因为,并不是读了理科读了大学拥有好学历就很好找工作,就能拿到一份如意的薪水。理科分专业,公司有好差,找工作还分男女。这不仅仅是你自我选择上存在局限,社会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你无法事先预料。
曾今我也以为努力学习,拿奖学金,做科研这些学校里不错的荣誉,加上自己为之使劲付出的精力,在后来总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在那场大学招聘会上,那个国企以某岗位只限男生而将大多数拒之门外后,那是我第一次直面现实,怀疑自己的理想主义。
你是你一个人的自我感受者,你可以感动自己的用力付出,你可以为自己的能力、才华和别人的对比之间而产生遗憾和抱怨,但是啊,别人不会,将你置于箩筐被选择的那些大大小小公司也不会。他们有他们的一套感受规则。
也许啊,我们真的很容易自我感动,也很容易满怀期待。因为太承认自己的付出之伟大,而寄予结果美好的想象。也因为这样的理想,而要为后来不如意的结果而怀疑受伤。
所以,到了那个年纪,曾经立下的目标到了检验的时候,那是如此的与想象背道而驰,就深深带来一股股羞耻感。
我本该如此,但被现实却啪啪打脸的羞耻感。
25岁的年龄应该事业生活步入正轨,而我却继续一事无成的羞耻感。
好像在这时,我那样清晰得明白着我对于年龄的焦虑和回避的原因:是来自于期待而一事无成的结果,来自于自尊心受损的羞耻时刻。
三。
后来我知道,那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总想都抓住,而却连最主要的东西都抓不稳。
同学A在县城公立学校教书,教几个班的英语,兼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稳定,生活多姿多彩。
我记得她当时在班里的成绩属于靠后的存在,因为选的理科,而理科成绩平平,最后还复读了一年。姑娘被理科伤透了心,立志大学要摆脱物理化的摧残,所以后来毅然决然报考了一所外国语大学,读的是她拿手的英语专业。
在高中倒数的排名里经常游荡的A同学,却没想到在大学一路收获惊喜,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然后专业四六级,拿过英语比赛的奖项,在班级里属于靠前的优等生。
这样的节奏维持到大学毕业后,顺利到县城公立学校签下offer,而那时,我比她早毕业一年,还在处于辞职找工作的尴尬期,不知该干什么,前途一片迷茫。
从她的身上,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一直困在自己身上的矛盾疑惑。
别人是一条道路走到底,没有什么徘徊犹豫,不喜欢理科就放弃理科,喜欢英语,就是瞄着英语这条路,一直走,一直走,最后步入了正轨。
而我呢?因为都说理科好,就选了理科。因为都说研究生好,就辞掉工作去考研究生。其实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那是因为放不下。
因为你成绩不偏科,为什么不去读一个被大众认可的专业方向?因为,一直以来都不差,为什么要被学历排斥在后?
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抓在手上,舍不得放弃。一股脑抓着,也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不重要的。
然后呢?我却很少去问问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我那样坚持的结果又是否会得到现实正向的反馈。当过去的付出和现实获得发生冲突时,为什么要死死抓住不放,陷入无收获的死循环?
四。
当我真正在社会里去迎接考验时,我知道有些障碍必须去面对。
正好像:你成绩好,不代表工作好,因为工作不是物化生、政史地的集合,很多时候,它需要你去暂时放弃一些技能,而只需一个或者几个就行。所以,也许你数学不好,高考那年你为此落榜,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你,让工作也落后于别人。因为有些工作,丝毫不会考验那份能力。
又正好像:我最喜欢的是文字,而自从高中以来,我却频频将其扔之脑后,觉得当门兴趣也好,最后在我真正想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内心,转行去文字工作时,我才发现,自己在本专业没有不精通,在兴趣爱好上也拿不出手。
又正好像:好多的原本以为,在后来都与自己沾不上边,在那样的年纪里,就难免烦恼焦虑。
是你不要慌张,要耐心等待;与其抱怨,不如去迎接改变;社会都是现实的……这些正理导向吗?
不仅仅是这样。
如果这样的打破原有幻想,就是让自己直面现实,接受现实,真的挺难受的。
埋下一颗种子,然后等待,去看它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件有成就和希望的事。而当你后来发现自己当初选错了种子,埋错了种子,是要去接受现实,将其连根拔除吗?这会很舍不得。
年轻的时候拥有很多的期望,甚至可能会不切实际,那很正常。谁不是在一些局限认知里犯错、吸取教训,获得反省。
在一摞一摞的重量压在我们身上时,能够做的不过是去找到重心,维持平衡。
我们在该有的年龄里错过的、落后的、焦虑遗憾的,那是一把沉重的杆秤,告诉我该去取下来一些什么,又该放上去一些什么。
得失平衡,是缓解焦虑的可行办法,你总要去试着学习了。
以上。
(图片:pexel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