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俩一个有妈教一个没妈教。
袭人虽然打小被母亲哥哥卖到贾府,但是她可以时常回家看视。母亲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她,送她回家的时候必然叮嘱:在贾家好好工作,少说话多做事,别惹主子生气。
贾宝玉过去看袭人,袭人母亲:迎了出来,怕宝玉冷,又让他上炕,又忙另摆果桌,又忙倒好茶。对贾宝玉十分热络讨好,又不十分失礼。
袭人拦着他们说别瞎忙,她母亲也没仗着自己长辈身份刻意在外人面前教育女儿。很放心让女儿伺候荣国公家的宝贝金孙。
花自芳也不自作主张,而是乖乖听妹妹的话,雇了轿子送贾宝玉回去。哪怕他也有自己合理的理由:有我送去,骑马也不妨了。
离了妹妹就听茗烟的。茗烟命住轿,向花自芳道:“须等我同二爷还到东府里混一混,才过去的,不然人家就疑惑了。”花自芳听说有理,忙将宝玉抱出轿来,送上马去。
贾宝玉到袭人家里去一趟,花家人照顾贾宝玉照顾的妥妥帖帖。不自以为是,不张扬,热络而不谄媚。
唯一一点点出格是袭人把那块宝玉摘下来拿给表姐妹们传看,也是拿捏了宝玉的性情,贾宝玉愿意迁就那些美丽的女子,认为把宝玉给她们看是他的荣幸。
花家一家三口实实在在是妥当人。
芳官就没有这样的家教了。
她在家的时候可以喝二三斤好惠泉酒。惠泉酒在清代是作为贡品进献给不皇帝的。王熙凤招呼赵嬷嬷说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可见惠泉酒并不是寻常物,价格不菲。
芳官在家可以喝到爱喝的地步,原先家底也应该不薄。
能纵容孩子喝酒,就算酒精度不高,也算是颇溺爱孩子的人家。
所以芳官在被卖做戏子前,并不知道怎么伺候人,也并不知道怎么收敛自己的脾气,在家被溺爱的孩子到了外面怎么知道什么叫收敛?
后来被指派给贾宝玉做丫鬟,虽然认了干娘,其实还不如不认。这位干娘并没有教导芳官什么做人的道理,当然春燕娘自己也过得颠三倒四糊里糊涂。拿了芳官的月例钱都自己收了,一分钱舍不得给干女儿芳官花。在主子面前大吵大嚷。
芳官在这位干娘身上学到的全是坏榜样。
春燕娘是不合格的贾府婆子,芳官是不合格的贾府丫鬟。
纵观贾家大大小小的丫鬟们,能走上高位的,多半有父母在背后教导甚至扶持。
鸳鸯是有父母的,紫鹃合家在贾家,林小红不必说了,林之孝两口子都是贾家得力的妥当人。大丫鬟司棋外婆直接就是邢夫人身边的陪房。
丫鬟初初进贾府的时候正常情况下也有教引嬷嬷教导着伺候主子。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贾母按贾府姑娘的例安排了四个教引嬷嬷。
这个教引嬷嬷就是负责教育指导丫鬟们怎么伺候主子。袭人、紫鹃、鸳鸯、平儿等人都受过教引嬷嬷的教导。
另外大丫鬟还受各房主子的奶娘教导,比如袭人一开始就是被李嬷嬷带着晚上给贾宝玉陪床。
晴雯从小被拐卖没有父母叮嘱教导,进贾府后没有受过系统培训,空降到贾宝玉身边后被李嬷嬷教导的时间也短,所以性格就更突出一点。
芳官原本被卖进贾府是为了唱戏,没有学过伺候人,后期直接空降怡红院。此时怡红院已经乱套了,奶娘李嬷嬷已经辞职,不再管理教导丫鬟们。教引嬷嬷也许还在,但管理教导权名存实亡。袭人的技能点在温柔体贴上,完全不善也不肯严厉教导小丫头。贾宝玉又特别宠爱放纵丫鬟。所以芳官的性格就更轻狂一点。
现代人可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出社会后更会遭受社会教育毒打。家庭教育当然重要,到底不会完全成为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底色。
在古代,尤其是底层女性们,她们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被买卖后如果又错失了嬷嬷等长辈们的教导,做事全凭自己的悟性,就很容易出错乃至放纵。她们很少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也很少有试错的能力。
一旦出错,就是万丈深渊。
然而即使她们做到了兢兢业业不出错,又如何呢?袭人最后也落入不得见人的万丈深渊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