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和别人沟通过程中,你是否会说类似这样的话:
“你就是个固执的人”。
“你怎么这么懒,能做成什么事?”
也许你说的话是基于事实,也许你会这样说,其实是想激励对方,希望对方可以改正、变得更好,但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话一旦说出口,通常只会让你和对方的关系变得很糟糕,他不愿意听你说话,也许还会故意做出与你对立的事情。
比如你觉得孩子懒,结果孩子本来还能比较主动地做点事了,在你说了之后,这些事就都不做了。
那上面的话,究竟是哪里有问题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你说出来的,是你的评论,而不是让对方感受到的事实。
而大家一般听到有关自己评论的话,往往更容易感受到话语中带有的批评性,继而也就更容易产生辩驳或逆反心理。
举个例子:
现在我对你说:你这个人太强势了。
你的反应是什么?
可能你下意识地就会想要反驳我,为自己辩解,比如说:
我这样做也是关心你,这是为自己的强势找理由,或者你也可能反过来评论、批评我“你这个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有这样比较激烈的反应,是因为我们都渴望被别人认可,这种带有批评性的评论很显然会让我们感觉到不被认可,那当然会生气会委屈。

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就对别人做出评论,但无论是负面的评论,还是正面的评论,都可能会导致偏见,让你无法客观全面地认识一个人。
那么是不是就完全不能评价他人了呢?
并不是,柠檬想强调的是,不要把评论当做事实,比如你评价这个人懒、不求上进,你觉得这是事实,但是对方可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并且他在自己的领域里,把事情都完成的很好,这就与你的评价不一致了。
想要更客观地认识他人,想要别人更愿意听你说的话,那你就不要说那些可能带有个人情绪或个人偏见的评论,你可以多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结果。
比方说你觉得对方固执,可以说:
你有几次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撞南墙不回头,这让我觉得你有点固执。
再比如,孩子吃饭挑食,你可以说:
这几天我注意到,你吃饭的时候素菜吃的很少,肉吃的太多,这样长期下去对你身体不好。而不是直接评论说:你这样爱挑食,身体肯定会出问题。
换一个表达方式,对方可能更愿意主动去反思自己的问题。
而你也能更开放地看待、理解和接纳他人,这也就能减少你与别人之间的分歧矛盾。
同样地,当你听到别人对你做出评论,你觉得不太舒服时,可以问一下:你刚刚这样说我,是因为我做了什么吗?
如果确实有,那你就能借此明确问题出在哪里,这样你以后才能更好地去调整自己。
如果没有问题,那也能通过及时正确地沟通,减少误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