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论著按佛音编排的次序是:
①《法聚论》,又称《法集论》。该论提出 122个论的主题,42个经的主题,并按心的生起、色、总说、义释4个部分,详述一切法的性质。
②《分别论》。按18个范畴,分别论述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
③《论事》。相传是佛教第三次结集的主持人目健连子帝须著。该论分23品,用问答的形式批驳了当时流行的219种不同意见,是研究部派佛教的重要典籍。
④《人施设论》。主要论述蕴、处、界、根、谛、人等“六施设”中的“人施设”,用从一到十的增支法说明人的各个种类及种种心理现象。
⑤《界说论》,又称《界论》。分成14章,以蕴、处、界 3个范畴来论述一切法的摄、不摄、相应、不相应等关系。
⑥《双论》。把根、蕴、处、界等10个范畴各分为2,形成10种双对,然后用这些正反两面的概念分析各种心、法现象。
⑦《发趣论》。以24种缘为纲,详述佛教的因果条件,篇幅冗长,是七部论中最艰深的一部。
网友评论